信用卡逾期怎么办-上岸部落帮你协商停息挂账、分期还款
 

现在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靠谱吗?是否按照**人民银行的政策性条款在操作?

  • 2024-05-14 15:23:15
  • 提问者: 负债人
匿名 2024-05-14 15:23:15
最佳回答
结构性存款是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存款类产品”,是银行为了揽储需要而推出的较高收益产品。根据2018年7月银**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构性存款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因此,结构性存款当然是按照监管要求及相关政策性条款操作的。我们了解一下结构性存款的情况一、从产品设计来看,结构性存款有固定期限,不可提前支取,产品分为“基础存款+衍生品交易”两部分构成。二、从产品管理来看,结构性存款属于保本产品,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元以内100%保障,风险较低,但它的投资门槛偏高,1万元起购,有些甚至要5万元、10万元起购。三、从发行主体来看,结构性存款要在2002年就通过外资银行引入进来,明确受监管相关政策、条款的监管,2018年以来,受《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相继落地影响,发行主体开始以中小银行为主。四、从发行的规模来看,截止2019年9月底,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已经达到10.8万亿元,占总存款比重近5%。五、从结构性存款的分类来看,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类:本金+最低收益保证型、本金保证型、部分本金保证型。显然,除了后者属于部分保本以外,其他两种类型的产品都是100%保本的。整体来说,结构性存款是由“存款+期权”的两部分组成,即使名字中含有“存款”字眼,但却是允许部分亏损的,投资者仍需承担一定的风险。我的建议是,如果是保守型投资者在定制结构性产品时,可将保本水平下调至100%保本即可。结构性存款去年以来为什么如此火爆?事实上,结构性存款虽然引入进来始自于2002年,但它的真正崛起却是近两年才开始的,尤其是在2018年以来更为火爆。而在2018年之前,结构性存款不管是存量还是增量,在商业银行存款中的占比都较小,其存量占比不超过5%,增量占比更不值一提。原因就在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主要是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部分收益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不为商业银行所看重(并不是主要揽储工具)。但是,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相继落地,要求银行“保本型理财”在两年过渡期后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直接面临着理财客户流失的风险,在标准存款利息较低起不到吸引投资者购买的情况下,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及个人大额存单产品顺势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力推自己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结构性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更有意思的是,部分不具备金融衍生品交易资质的银行也在发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假结构”。由于“假结构”盛行,监管部门开始进行整顿。监管对于结构性存款的规范及要求由于“资管新规”等文件的**,使得银行在面对“保本型”客户的要求时有些无奈,因此结构性存款大力发行,被视为“保本”理财产品的最佳替代品。有些银行甚至直接将过去的“保本”理财产品更名,这也让“假结构”应用而生。近日,关注结构性存款产品的一定注意到了监管部门的最新《通知》,即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实际上,此次《通知》仍是“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等一系列文件的之一,也可以说是对它们已有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从《通知》要求来看,对于涉及结构性存款的业务做出了更具体详实的规定。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则是规范部分中小型银行的“假结构性存款”,整治**贴现与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倒挂的套利行为,也有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更好服务经济的意义。比如说,《通知》强调结构性存款纳入表内核算,按照存款进行管理,并与其他存款进行严格区分;再次明确必须具备衍生品资质的商业银行才可发行结构性存款;另外,在对外发售上,延续“理财新规”的规定,要求“专区双录”等。总之,结构性存款是目前国内银行的重要揽储工具,按照存款进行管理,这是有具体的监管要求和规范的。而且监管部门对结构性存款的各种要求越来越规范。

协商案例

类似问答

关于九子财经

九子财经为众多负债者发声,自2018年成立以来,通过曝光、投诉、维权、起诉的方式为众多负债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利息计算器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九子财经”,回复“计算器”即可出现网贷利息结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