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调整和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哪些

盖世饼干渣渣 2024-05-31 21:05:27
最佳回答
说来话长了:一1979~1984 1、1979年 经济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 一是改革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促进各级财政实现收支平衡。二是压缩基建规模,控制投资需求。三是控制消费需求,压缩各项开支。 四是增加农业、轻工业投资,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五是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六是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平衡国际收支。 效果:通过宏观调控,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平衡的预期目标。但由于经济调整中紧缩的政策力度过大,经济增长率从1980年的7.8% 降到1981年的5.2%。 2、1982年经济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下滑 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放松银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缩小 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 效果:从198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升3、1984年经济背景: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加大,信贷增长过快。1984年中央银行制度确立,具有真正意义的货币政策开始在我国实施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开办中央银行再贷款业务;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控制信贷投放;制定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效果:总需求过度增长,经济过热,** 二1985~19921、1985年: 经济背景:受84年经济过热惯性作用和货币供给增多的滞后影响出现经济热胀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实行严格的贷款规模管理;年内两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汇率,人民币贬值。效果:对于扭转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的失控状况有明显成效,但没有在当年完全体现2、1986年稳中求松的货币政策:既要把通胀的需求加以控制又要改善供给合理发放贷款;既要把不适当的速度降下来又要支持适当的经济增长3、1987年由于85年只是遏制并未消除通胀的根源,86年货币政策又开始扩张,导致97年前三个季度结束时通胀又有所抬头,因此四季度起采取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4、1988年由松到紧得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增长,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二是控制社会消费需,三是紧缩中央财政开支,四是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效果:“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物价迅速需求膨胀得到化解:但是,由于“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生产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回落,居民收入的增幅也有一定的下降,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软,财政困难也日益加剧。5、1990年经济背景:通胀得到控制,**幅度有所下降。由紧到松,适时调节的货币政策:追加信贷规模,降低存贷款利率,下调人民币汇率效果:货币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经济增长加快,通胀得到明显扭转。 三 ) 1992 年 ~1997 年 1. 政策背景与政策回顾 1992 年 ,要**同志南巡讲话 , 在南巡讲话的鼓励下 ,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投资过热 , 很快出现了经济过热 , 1993 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 , 中央决定通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 ,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 经济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 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果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基本实现了经济“ 软着陆 ” 。2. 政策效果分析1992 年 ~1993 年上半年实际上的“ 双松 ” 政策之所以导致经济过热现象出现 , 主要原因仍然是 : 地方财政的盲目扩张和银行信贷的扩张 , 1993 年中央决定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 , **果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 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泡沫成分 ,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 形成了“高增长 、 低通胀 ”的良好局面 , 基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 1993 年后财税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 强化税收征管 , 严格控制和清理减免税 ;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过快增长 ; 积极发行国债 ,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在货币政策方面 , 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 ,压缩信贷规模 。从这些政策来看 , 仍然主要是依赖行政管理模式 ,但是由于 1994 年之前财政赤字主要通过向银行借款透支解决 , 而 1995 年颁布的《**人民银行法 》 规定 : **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 。因此这一时期财政赤字部分不再主要依靠透支解决 ,这无疑有助于解决伴随财政扩张产生的物价飞涨及通货膨胀现象 , 也有助于割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计划经济基础下的内在联系 。 四1998~2004年宏观调控,在东亚金融危机背景下治理通货紧缩,选择“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 货币政策”组合。货币政策方面,对内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投放,使其稳定 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内,为经济总量稳定提供货币**保证。财政方面,较大幅度地增发长期建设国债,调整收支规模和结构,在财政投资结构改善基础上保证总需求扩大。这实际上是一个“松财政、稳货币”的优良政策组合,有效遏制了经 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应当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政策组合应用。如果说1998~2003年选择的是“松财政、稳货币”的政策组合,以财政工具唱主角,那么2004年以来选择“双稳健”的政策组合,则是以货币工具唱主角,因为2004年以来经济中,问题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同时投资内需和出口外需过旺造成 的总需求扩张过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逐步减少增发国债投资规模,多次调整出口关税政策,减轻人民币升值和出口增加的压力,货币政策则在保持总体上稳健的姿态下多次频繁调整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业 务,以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这种“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属于中性,既不全面扩张,又不全面紧缩,实践证明非常成功,效果非常理想。 五、2005~2011年财政政策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意味着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居幕后。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现状,从2005年起**将实施“双稳健”政策.。2005年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外贸进出口在内需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大幅度上升2005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针对具体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调控目标和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1、2007年经济背景:从2007年6月起, cpi连续3个月持续走高,信贷过度增长和股市投机,**高投资回报率吸引大量国外资金流入,由此导致流动性过剩,内外经济失衡;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影响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措施:主要是通过税收和**买入与支出方式。 4月15日,取消或降低了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6月1日,对142项“两高一资”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7月1日,再次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从货币政策措施的**频率和力度来看,2007年金融调控的紧缩力度是空前的。 (一)数量型调控:大力回收流动性、频推创新工具 1.八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深度“锁定”过多的流动性 2.通过发行央行**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回笼流动性 3.吸收部分金融机构(主要是城商行及信用联社)的资金作为特种存款来回收流动性 4.通过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回收流动性 (二)价格型调控:结合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利率和汇率水平 央行在调整利率和汇率杠杆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调控方面,结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引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 2、2008年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上半年cpi持续增长,宏观政策以抑制投资增长为主,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宏观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1)、货币政策:上半年持续收缩货币供给,主要手段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下半年则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基本纲领上停止了央票的发行,这意味者社会的总通货增加,能够刺激投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还有很多空间。(2)、利率政策:理论上利率上升能抑制投资,但上半年加息次数并不多,这主要是担心和国外的利率差过大会吸引国际游资进入,反而增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下半年则连续强烈的降息,将来还会降息目的就是刺激投资。3、2009年2009年实行的是扩张的货币政策。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4、 2010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稳定增长阶段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 2024-05-31 17:09:52
    • 提问者: 未知
    为何减少所得税,增加**开支和投资津贴会引起利率上涨?而扩大货币供给会引起利率下降? 最好不要用数学公式来解答。谢谢各位前辈了。
  • 2020年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
    • 2024-05-31 14:58:09
    • 提问者: 未知
    1、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要更灵自活适度。2、充分发挥再贷bai款再贴现du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zhi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dao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7、...
  • 求98年金融危机到08年金融危机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转变
    • 2024-05-31 05:07:00
    • 提问者: 未知
    你的分给少了题目太大了
  • 调整利率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 2024-05-31 19:09:00
    • 提问者: 未知
    是属于货币政策的,这些可以在江苏省高中**教材中找到的
  • 1997年后**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2024-05-31 12:17:39
    • 提问者: 未知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充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
  • 影响股票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哪些?
    • 2024-05-31 13:09:04
    • 提问者: 未知
    实际上你问的问题更大程度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1.货币政策通常由央行执行——包括利率(或贴现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证券市场,前者影响最直接也最大,后二者则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量)来间接影响,所以被认为较温和。2.财政政策由**实施——包括财政预算、税率调整、国债发行与偿还,前两个政策主要影响某个具体行业或公司,但由于乘数效应或行业关联等原因,也会间接影响其它公司。...
  • 论述2012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和2013年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取向?
    • 2024-05-31 19:57:48
    • 提问者: 未知
    积极的财政政策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0363833 稳健的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昨日发布《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称我国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和财政政策的国债有什么区别?
    • 2024-05-31 05:01:46
    • 提问者: 未知
    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买卖已有的国债,由央行操作,对象是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从国债的用途上,财政政策是为了改变**支出,货币政策是为了改变货币供给,...
  • 2000-2010年**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
    • 2024-05-31 13:46:55
    • 提问者: 未知
    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功能面临转型 2004年**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的同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以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004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体...
  • 08、09年金融危机美国和**都采用了哪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2024-05-31 10:55:58
    • 提问者: 未知
    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主要是2001年互联网危机和911事件之后,美国的企业也是进入的低谷徘徊,于是开始把房地产业提升...如 图4,当时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 ...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