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谁写的好一些,看哪个呢

得瑟的一抖 2024-06-04 05:53:31
最佳回答
**通史类书籍众多,令人眼乱,有国人写的,思勉《**通史》、钱穆《国史大纲也有国外汉学家写的,如剑桥**史、讲谈社**史、哈佛**史等等。众多版本中,各有哪些利弊,哪些值得推荐?我们邀请了几位资深书评人回答这一问题,意见仅供参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段位,斟酌选择书籍。张明扬 资深书评人、作家读历史的话,我其实不是那么推荐通史类书籍,断代史(唐史明史)专门史(军事史经济史)读起来更有收获一些。按我个人的喜好,“断代史”我都觉得有点大了,专门看本《万历十五年》这样的不是更好么?第一,“通史”往往更强调的是学术界的“定论”,给作者的发挥空间并不大,写作者那些很别具一格但有争议性的观点很难“尽情发挥”。第二,随着学术的精细化,一个人能够精通数千年**历史越来越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理由怀疑,当代史学家写的“通史”往往都是以拼凑为主。因此,这些年出版的几套新版通史都是“集体创作”,更准确的说是,每个作者完成一本自己专业的断代史写作,最后“合”起来称为一“套”通史。基于我以上说的这两点,我就“勉为其难”的评点一些版本的通史书籍吧。毕竟,读史如果要入门,先提纲挈领的“纵览”一下**历史,也没有什么不好。《上下五千年》我的入门书,浅显易懂,虽然史观和很多历史叙事有点陈旧了,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了。当然,这种历史“蒙学”书我了解的不多,欢迎大家补充,更新。2、《国史大纲》,钱穆著**之作,当然很好,个人感情很浓烈,主张用“温情与敬意”**历史。但问题是,你真的有能力有兴趣啃完两本“竖排繁体”,并且文字不那么白话文的大书么?书是好书,但也要挑适合自己的,绝对不是什么入门书。3、《吕著**通史》,吕思勉著**之作,还是那个问题,你确定能充满求知欲的一直一直读文言文么?4、《**史纲》,张荫麟著被誉为天才之作。但这本书严格说来并不是“通史”,张荫麟先生英年早逝,这本书只写到东汉。5、三套老外**史《剑桥**史》、《哈佛**史》和《讲谈社**史》都是我之前所说的“集体创作”,既可以整套作为通史来购买,也可以挑几本作为断代史来购阅。这种“断代史”式的创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了专业性,每段历史都可以挑选第一流的学者来写作。《剑桥**史》无论从学术影响还是作者的咖位来看,《剑桥**史》都是最一流的,严重推荐购买,唯一的问题是,还没有出全;《讲谈社**史》也值得推荐,日本学者看写**史会有些很奇特的化学反应,插入了很多日本的戏份,可以看作某种意义的“东亚史”;《哈佛**史》我不太喜欢,作者水平良莠不齐,通俗有时容易流于浅显。《易中天中华史》这就是传说中一个人写的**通史!这套书还没有出完,现在最新应该出到第十九本《风流南宋》。一个人写这么大的书,就不要要求太多“原创性”了和学术性了。资深历史爱好者就不要买了,买了肯定骂,不过,这套书虽然不可能有惊喜(一个人写这么多,你惊喜给我看啊),倒是很不错的入门书,一点也不晦涩,而且史实靠谱。就是,你确定你这么这么爱读书,能看完这套最后可能会有近三十本的“巨著”么?我的建议是,这套书很适合拆开来买几本你有兴趣的,易先生写三国和两汉还是挺不错的。吕思勉《**通史》吕思勉撰写的**通史共计两种,一是《白话本国史》,二是《**通史》或《吕著**通史》。前者出版于1923年(商务印书馆),属早期作品,后者分上下册,上册出版于1940 年,下册出版于1944 年(开明书店),属成熟期作品。从品质上讲,显然以后者更胜一筹,可作为阅读**通史的首选,其优点是清晰,尤其上册,分作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等十八条目,千年沧桑,一目了然,缺点则是单薄,这由其写法所决定,以区区两册,论上下数千年,只能长话短说,所以此书只适合入门(其文言写法对一些读者而言也许是一种障碍),而非深造。张荫麟《**史纲》如果说吕思勉的成就,更多来自后天努力(相传他把二十四史读了至少四遍,其所下苦功,当世不作第二人想),那么张荫麟的成就,更多来自天纵英才(张荫麟天资之高,连陈寅恪都叹服不已,《哭张荫麟二首》有“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何止牍三千。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忘岁年”之句)。吕思勉出版《白话本国史》那年将近四十岁,张荫麟的寿命却止于三十七岁,写作《**史纲》之时年仅三十,惊才绝艳,并世无双。对于这本书,无论文采还是见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怎么誉美都不过分,至于缺点,只能归罪于苍天或命运,造化弄人,使张荫麟英年早逝,导致《**史纲》只写到东汉,沦为残篇。钱穆《国史大纲》与吕思勉《**通史》相反,钱穆《国史大纲》适合深造而非入门。作者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似乎太深了,从而积淀为一种成见,这容易误导初学者,却不妨作为研究者的靶子。傅乐成《**通史》这本书的优点是老实,缺点也是老实,最适合作为消毒工具——假如你中过范文澜、翦伯赞之流的**通史之毒。陈恭禄《**通史》陈恭禄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名字,他在**学界,一度光焰万丈,1949年后却几乎销声匿迹,湮没无闻。身名俱灭的同时,作品随之蒙尘,事实上,他的《**通史》《**近代史》等,较之同名著作,毫不逊色。拿《**通史》来说,“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兼备”,顾颉刚誉为“较近理想”。不过这本书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如吕思勉《**通史》一样,所采用的文言写法,可能令今天的读者望而却步,第二此书共六十篇,前二十篇属于成稿,后四十篇则据作者遗稿整理而成,这中间的断裂,终归是一个遗憾。《剑桥**史》费正清、崔瑞德主编的剑桥**史,按计划共十六卷,最早一卷出版于1978年,迄今整整四十年,不过,哪怕经历了四十年之久,这十六卷还是没有出齐,《剑桥**魏晋南北朝史》和《剑桥**隋唐史》(下卷)依然在孕育之中,《剑桥**上古史》《剑桥**五代十国及宋代史》《剑桥**清代前期史》等尚未译入**,通史之“通”,名实不副。就分卷而言,多人合著史书的毛病,一样不缺。当然,论分量和深度,无论中西,此书都首屈一指。《讲谈社**史》讲谈社**史与剑桥**史同一毛病,都不配称作通史,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写完,后者没有出完。这套书共十二卷,**只引进十本,第十一卷叫《巨龙的胎动:**与**》,第十二卷叫《**与日本的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留意港台版。它的优点,一是通俗(立足于大众路线,所预期的读者应在高中生和大学士之间),二是详尽,三是美观;至于缺点,一来缺少一个提纲挈领的导论,二来各卷之间良莠不齐,譬如第一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翻译有问题,第二卷《从城市**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写法有问题,第十卷《末代王朝与近代**》则是平庸之作。哈佛**史》哈佛**史原名h**tory of imperial china,倘若直译,应为“帝制**史”或“**史”,由此可知它所书写的时段,帝制即皇帝制度,在**的历史,始于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终于1912年清帝逊位,共和落地。从这一点上讲,这套书并非通史。它最大的优点即脉络清晰,尤其对比剑桥和讲谈社**史。缺点则有两个,一是定位不准,力求通俗,实则学究,若谓剑桥**史的预期读者在学院,讲谈社**史的预期读者在大众,它则徘徊于二者之间,注定尴尬;二是品质问题,前三卷作者叫陆威仪,以他的历史功底,写秦汉一卷已经相当勉强,再让他写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可比赶鸭子上架,结果把丛书品质直接拉低了一个档次。问题里提到的这些**通史类书籍,的确可谓是各有千秋。先说吕思勉先生的这本《**通史》,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集中于论述文化史,下册则是介绍**史。吕著中的文化是大文化的概念,**经济社会无所不包,每一个专题都论述得非常精彩,足以管窥吕先生对于**历史文化的无比熟稔;而**史的下编也采取论史结合的方式,很多评论见地不俗。如果要说缺点的话,就在于其上编采取的是专题串讲的形式,每个专题都没有太多展开,而下编以时间为序的**史论述,又过于简略。读者更适合通过这本书,对于**历史,建立起一种通盘性的认识。再说钱穆先生的这本《国史大纲》。这本书也是以**、经济、文化作为切入点,跟吕著类似,同样是比较宏观和大脉络的论述,其中对于**制度演化变迁的论述最为详尽和精彩,很多内容,跟钱先生另一本名著《**历代**得失》可以对照阅读。而就缺点而言,首先,钱先生采取的是半文半白的论述,而且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的版本仍然多为繁体字竖排,这点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可能会不适应。同时众所周知,钱先生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因此在论述当中,他多少对于**历史的很多方面褒奖有余、批判不足,不够客观。而且由于钱先生的这种立场,他对于元代和清代的论述也过于否定,跟历史的真实面貌有一定距离。再来说海外汉学家写的这三部**史。先说剑桥**史。这部**史的篇幅和体量是最大的,作者队伍也最为权威和庞大,其学术性,在三部**史当中,也是最强的。如果是搞学术研究或者是历史的发烧级爱好者,还是推荐慢慢啃这部剑桥**史,虽然全部读完,可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也正是因为其体量巨大,所以它可能不太适合历史的普通爱好者。相比之下,日本讲谈社的**的历史系列和哈佛**史的体量,更适合普通读者和爱好者阅读,前者是10卷(日本原版是12卷,后2卷**版没有引进),后者是6卷,都是相对可控的体量。讲谈社这套书的优势在于通俗易懂和相对浅显,感觉比较适合入门级读者,但由于作者水平存在高低,因此这10卷当中,的确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写作水平和可读性差距很大。讲远古和春秋战国的前两册更像是学术笔记,可读性和通俗性都比较欠缺;写秦汉、隋唐、明清的这三册可谓是非常出色的通史著作,视角独特,分析全面,文笔生动,值得推荐;而写晚清**的最后一册则没有走出传统的窠臼,跟一般史书和教科书区别不大。而哈佛**史尽管比讲谈社这套书的学术性,整体而言,要更强一些,但由于其作者多为擅长叙事的西方**研究大家,因此在可读性和阅读体验上来说,比起讲谈社这套书,可能还要更胜一筹。相对于国内一些通史性著作的流水账式按部就班的论述,哈佛**史却是写出了足够的新意,强调叙事性,侧重于对**史之外,社会史、文化史的论述。无论是对于各种历史素材的灵活运用,还是其深厚的历史学想象力,这套书都是可圈可点。当然,哈佛**史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存在为数不少的史料征引和细节上的小差错。但瑕不掩瑜,整体而言,这套书仍然非常值得推荐。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谁知道 **平安和**太平 哪个个好一些啊??
    • 2024-06-04 06:52:59
    • 提问者: 未知
    平安和太平都是保险公司,规模上平安更大一些,但是寿险方面可能选择太平更好点。细谈
  • 谁写的《**哲学史》比较好?
    • 2024-06-04 02:48:57
    • 提问者: 未知
    第四名,杨国荣《**哲学史》 杨国荣是华东师大教授,哲学功底不错,这本哲学史没仔细看。大致翻翻会发现整本书都围绕“天人关系”这条线,思辨性比较强。缺点是感觉内容...
  • **联通混改,bat入局,你最看好哪一家
    • 2024-06-04 13:54:46
    • 提问者: 未知
    很多人觉得联通的混改是迫于无奈,为了市场,但仔细研究并不然。作为一个宽带被电信压制、通讯被移动压制的夹缝企业,要拓宽市场势必需要强大的外援,而bat恰好就想及时雨,你参与我的改革,你帮我推广产品,但是我还是**联通,你还会给我一笔钱,这样是不是比我自己出这么便宜的套餐来得更划算?而在改革中,bat优势最明显的是腾讯,因为腾讯的社交产品决定了用户的流量需求,因此在三方都推出合作产品的时候,社交所占用...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学家?
    • 2024-06-04 08:45:44
    • 提问者: 未知
    二博闻强记、著作等身30血写性命文《文史通义》,臻朽立意纠世俗风尚偏颇校勘文史诸论讹误主张文与史互通互义复兴先秦跨科融汇优良传统并...著作有《女诫》及《**赋》等。...
  • 《谁让**股市低迷不振》写的好!
    • 2024-06-04 22:38:03
    • 提问者: 未知
    谢谢阅读。对2400点我是这样看的:在目前点位推出分红政策,至少说明国企大盘股ipo短期内不会再上市,而连续地量之后,没有一波像样的反弹很难再向下找2245点。以故建议多...
  • 如何看待td-scdma的在**通信史上的历史地位?
    • 2024-06-04 03:14:06
    • 提问者: 未知
    【转载】**标准td-scdma之殇:2000亿投资打水漂(转帖有点长,大家给点耐心看,挺有意思的)td-scdma网…
  • **历史上有哪些国耻?
    • 2024-06-04 21:53:06
    • 提问者: 未知
    什么南海撞个飞机,足球打个平局,或者炸个大使馆查个银河号都算不上国耻。这些仇想报很简单,撞个美国飞…
  • 如果要写一本「**摇滚编年史」,哪些歌手,乐队,单曲是必须写进去的?内陆现在比较好的摇滚有哪些?
    • 2024-06-04 06:42:57
    • 提问者: 未知
    这篇回答,其实并不太好,可能价值性也不高,我只不过是把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在互联网都能够找到的懒得去整理的东西稍微花了心思去理顺了一下。但是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情况...
  • **最好的肾病医院有哪些呢?
    • 2024-06-04 10:46:22
    • 提问者: 未知
    所谓肾病,其实就是肾细胞损伤导致的肾功能丧失。因此,肾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阻止肾细胞坏死,阻止肾功能丧失,如果条件允许,还要尽可能恢复肾功能。我们知道,已经坏死的肾细胞是不可能复活的,但也有一些停止工作的肾细胞并没有坏死,而是处于一种“假死”的状态,只要将这些细胞进行“激活”,...
  • 如何看待《**大通史》出版?
    • 2024-06-04 16:35:22
    • 提问者: 未知
    不过煌煌二十五钜册的体量,称其「大」也名副其实。...再比如晋东南乡村社会中的“社”的系统,系宋金之际汲取上古以来的传统资源,至明清时期蔚然大观,在**时期赵树理的...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