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蒙牛和伊力的故事

李笑话* 2024-05-19 18:02:03
最佳回答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以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记者经过多方走访之后,最终从几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员工那里得到了真相,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牛根生对此没有异议。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记者问。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呼市**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 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韬光养晦 逆来顺受 绝地反击 独家揭密:××公司资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划几十家媒体恶意诽谤蒙牛。**机关查出之后,当地**对××公司采取三项惩罚措施:"罚款6000万,公开道歉,下不为例。"然后征求牛根生的意见。除了"下不为例",牛根生建议不要实行另外两项措施。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卢俊,当时已经调任**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伊利和蒙牛是国企还是民企?
    • 2024-05-19 10:35:55
    • 提问者: 未知
    伊集体所有制企业,身是呼市回总厂。1993年2月18日呼和市体改委批准,呼市**奶食品总厂整体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而蒙牛原来是民企,是牛根生为主创立的,但现在以被中粮集团收购,为其下属企业,成为国企
  • 伊利和蒙牛的差别?
    • 2024-05-19 20:09:20
    • 提问者: 未知
    不过从最终的财报数据来看,伊利还是在液态奶、奶粉及奶制品、冷饮这三大主要业务上实现了对蒙牛的全面超越。...不仅是伊利产品结构的升级,更是实现“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
  • 蒙牛与伊利的历史
    • 2024-05-19 19:57:24
    • 提问者: 未知
    蒙牛与伊利之前都是同一个厂家,后来分道扬镳了,蒙牛姓“牛”,伊利姓“潘”
  • 伊利和蒙牛的老板是同一个人?
    • 2024-05-19 04:52:59
    • 提问者: 未知
    这个,呵呵,我来告诉你,伊利是国有企业,控股方是呼和浩特国资委,蒙牛是多种所有制股份制企业,目前中粮集团是大股东伊利总裁是潘刚蒙牛第一任总裁是牛根生,(牛根生是伊利原副总裁,因与伊利第一任总裁郑俊怀有矛盾因此离开,创办蒙牛)现任蒙牛总裁是中粮集团任命的原中粮地产副总裁孙伊萍老板不是一个人,但都属于**党
  • 伊利和蒙牛哪个更好
    • 2024-05-19 13:20:16
    • 提问者: 未知
    各有各的优势。1、伊利优势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或伊利)成立于1993年。是**最大的乳品企业,产品线最全。它是**唯一一家达到奥运会标准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它也是**唯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的乳品...
  • 蒙牛和伊利的液体牛奶质量安全么
    • 2024-05-19 20:54:12
    • 提问者: 未知
    一楼的尽是瞎扯淡!08年之后,伊利花了几千万 购买三聚氰胺检验设备,全国所有工厂开始使用,不合格的牛奶全部倒掉!哪还来三聚? 伊利牛奶质量肯定没问题,不过单个的质量问题是有的,总部公司有市场投诉计算率,使用 多少包/百万包。通过投诉率对各工厂进行罚款。 伊利牛奶一年销售几百亿,卖出去多少啊,有问题的话,能卖那么多吗? 长富牛奶??根本没听过,喝出问题,估计都找不到人去负责。
  • 谁知道有关奥运会的小故事?
    • 2024-05-19 02:59:15
    • 提问者: 未知
    一提到奥运会,许多人就会津津乐道于古代希腊斗士跑马拉松的故事,其实,现代奥运比赛中,马拉松也是故事最多的项目。牧羊人夺取首届奥运冠军 尽管人们历来对于古代马拉松...
  • 蒙牛集团董事长是谁?
    • 2024-05-19 03:05:24
    • 提问者: 未知
    蒙牛已经被中粮收购,董事长宁高宁
  • 谁知道这张图片的背景故事
    • 2024-05-19 03:14:05
    • 提问者: 未知
    是去年网上流传的漫画视频的一个截图。  《起落无常,一段漫长的人生》:  男主角诞生之后,遇到了生命中的女孩,男孩长大后与女孩结婚,婚后很幸福,不久女孩怀孕了,可惜早产不能生育,之后他们抚养了一个很像男主角的男孩,和他们的狗狗过着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长,妻子得了**,需要一大笔费用,男人很苦恼,得知当兵可以得到一笔钱时,就奋不顾身的参军入伍,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中枪倒下,自己很害怕,他掏...
  • 沈腾和**的故事,谁知道是什么?
    • 2024-05-19 04:59:58
    • 提问者: 未知
    很抱歉,我不知道沈腾和**的故事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