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陆费逵 整理汉字的意见的原文?

王先生和汪女士的抖音 2024-05-15 15:36:36
最佳回答
陆费逵,字伯鸿,1886年生于陕西汉中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由其母教授经书。因此功底较为深厚。 戊戌变法后,陆费逵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新学传播运动。1906年春,日知会正式成立,陆费逵任评议员。同年秋,他辞去书店职务,与张人杰(张静江)、冯特民共同接办汉口《楚报》,并担任主笔。不久因作文反对粤汉铁路借款密约,忤逆潮广总督张之洞,又论五大臣出洋被炸事,揭示伪立宪无济于事,受到查封。1907年1月,湖北**封闭日知会,逮捕刘静庵等人,陆费逵逃过搜捕,只身逃往上海,在昌明书店上海支店任经理兼编辑。此后他即走上了教育、文化救国之路。 当年冬天,陆费逵改任上海文明书局襄理。其间,他常与商务印书馆的代表高梦旦一起出席上海书业公会的活动。当时陆费逵年仅2l岁,但他面对高梦旦等出版界前辈,常常侃侃而谈。高梦旦虽说见多识广,但陆费逵这样的青年才俊并非随处可见。他向张元济推荐陆氏,张对陆的才干也是大为赏识。 1908年,在高梦旦重金聘请下,陆费逵转入商务印书馆任国文部编辑。第二年,他晋升为出版部部长兼《教育杂志》主编。高梦旦想使陆费逵对商务印书谊更加忠诚,不仅在待遇上对他备极优厚,更将自已的侄女许配给他为妻。 当过教师,又主编过有关期刊,陆费逵对教育理论颇有研究。他曾在《教育杂志》上连续撰文,宣传教育救国论,认为“教育得道,则其国强盛”,主张缩短教学年限,减少课时和注意实利教育,对旧教育制度提出过一些中肯的改革意见;并主张大力推广新式教科书。同时,他还建议整理汉字,主张简化汉字。1910年**教育会在北京成立,他曾为该会起草章程。这时他不再侈谈“**”,但对**领导的****仍极为倾心。 19l1年秋天武昌**发生时,还未满26岁的陆费逵深信**必成,适逢商务印书馆**不灵,营业一时萎缩,陆费逵认为这是他实现个人抱负的天赐良机,便乘机与同人沈知方、戴克敦、陈恭协等发行所职员秘密计划,筹集资会2.5万元,计划另创书局。与此同时,他约聘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解聘和留所编辑人员,暗中编写新教科书。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即脱离商务印书馆,另行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二 1912年1月,陆费逵与沈知方等合伙创设中华书局,他任局长,沈任副局长,戴克敦任编辑长,沈颐任小学部主任,姚汉章(作霖)任中学师范部主任。中华书局的成立,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产生,是辛亥**的直接产物。 陆费逵脱离商务而自立门户,用当时价值标准来看,他的举动很对不起商务诸君如张元济和高梦旦,而且,他离开商务时,带走了一大批编辑、出版人才,对当时的商务,不啻是雪上加霜。但如果考虑到多年前市场竞争的惨烈、民族资本发展的艰难,就会觉陆费逵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中华书局一成立,就立即对商务印书馆发起挑战,并将矛头直接对准其势力范围——教科书营业。陆费逵的准备工作极其出色:早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就积累了一套编辑、印刷、发行的经验,并对商务印书馆内部工作流程甚为了解。1912年春节开学前,他们编的《中华新教科书》已经印成,初小国文第一册以临时**制定的五色**作书本封面,使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上的黄龙旗黯然失色。其内容更是丰富,先后陆续出版小学课本44种,中学和师范课本27种,包括其中大量的新制教科书,还有很著名的《大学用书》。 商务印书馆原有的教科书本是适应袁世凯(本站注:此处似误,应为“满清”。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的事,在中华书局成立初期的1912年,商务印书馆原有教科书是不可能适应袁世凯帝制时代而出版的。)帝制时代的,这时要一下子改变内容,实在是难以转舵。商务印书馆战线长,影响大,在迅速赶超潮流上很难比得上新兴企业。而中华书局却轻装上阵,它的中、小学教科书一问世,立刻以强劲无比的动作,几乎独占了当时国内教科书市场。从此,中华书局与称雄多年的商务印书馆在书业竞争中成为劲敌,这种“双雄会”的局面持续多年。这时,陆费逵年仅26岁,可谓年轻气盛,不可一世。 陆费逵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深具爱国主义和**主义思想的进步资本家,至少在早期是这样(前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言)。在他主编的《中华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和《中华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课文中,就有“我**,分五色,红黄蓝白黑,我等爱中华”等爱国和**共和的思想内容,比之旧的教科书,还在歌颂清朝的什么“我朝自开国以来,列圣相承,谟烈昭垂”等气味陈腐、不忍卒读的内容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心胸为之一爽。三 因发行教科书,中华书局赢得了厚利,至1916年已有分支局40处,职工总计千余人;同年建成印刷分厂和5层大楼的总店。各省凡商务有分馆的,中华也必有分局。所不同者,商务的分馆都由总馆派人前往经营,事事听总馆指挥;中华因资本远不如商务雄厚,故与当地士绅合资开设分局,分利于人,这也易于在地方上开展业务,并保持较持久的竞争力。到1917年上半年,中华书局的营业额已超过100万元,设备上也有很大进步。 当时国内教科书市场的竞争极其激烈,发展到利用**力量的程度。当时北京**内阁常有变动,每次教育总长更替,商务和中华都设法跑“公关”,走上层路线。在范源濂任教育总长时.由于他曾经担任过中华书局的编辑所长,所以自然是中华占上风;而在和商务关系较深的汤尔和等人任总长时,商务又反过来占了上风。 在中华书局初占上风之后,商务印书馆不甘落后,新编一套《共和国教科书》,同时将以前的那套教科书加以修改重编,开始恢复**“书界至尊”的荣光。 商务和中华的竞争长达十多年,直到沈知方另创的世界书局以及大东、开明、北新书局加入教科书竞争时,才改变了两家对峙的局面。 中华书局设有出版部,但只是一个偏重事务的机构。关于编辑方面的出书计划等多由编辑所和总经理主持。中华编辑所成立于**初年,首任所长为范源濂,前后主事4年。其后,戴克敦继任所长9年,陆费逵兼任5年,出版家舒新城自1932年起任所长。 范源濂(1875—1927),字静生,湖南湘阴人。曾历任**赵秉钧、段祺瑞、靳云鹏内阁多届教育总长和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清末民初教育界大有影响的人物。他与蔡元培关系极好,在上海曾与蔡合组中华职业教育社,陆费逵也曾参与其事。蔡元培进京入长北大也是他的主张。1913年1月,他因对袁世凯和赵内阁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从教育总长任上挂冠而去,前往上海,不久即被求贤若渴的陆费逵聘为编辑所首任所长。在文教领域,范氏威望素著,交游广阔,这对当时高级人才紧缺的中华书局来说,可说是如虎添翼。任职期间,他在陆费逵的通力支持下,聘请老朋友梁启超、王宠惠至中华编辑所,编辑中学、师范新教科书。编辑队伍庞大齐整,实力雄厚。当然,如果详细审视,中华书局编辑的数量和业务水平,比之商务印书馆尚有不小差距,但在视野的开阔、气魄的宏大上,中华书局毫不逊于老对手商务印书馆。 陆费逵又与各地绅商协议合作,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等地设立中华书局分局。1914年10月,陆费逵任上海书业商会**。1914年到1916年间,他拉拢唐绍仪、王正廷、范源濂、梁启超等宦海名流、学界巨子为中华书局董事,将中华书局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这反映了陆费逵的深谋远虑,在出版经营上的确有过人之处。 在用人方面,陆费逵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他让梁启超主编《大中华》杂志,并出版《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和《中华妇女界》等刊物,名闻全国,被称为“八大杂志”。 在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多种杂志中。以1915年创刊、梁启超任主任撰述的《大中华》和1933年创刊的《新中华》影响较大。前者在**上虽偏于保守,但在鼓吹开明、伸张正义方面毫不逊色,对袁世凯帝制自为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多有所抨击;后者在**上倾向进步,主张抗击侵略和推进**,因此更受欢迎,不少**党人和进步人士为它撰稿。这些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杂志,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精神生活、促进学术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些杂志,也使读者、作者与书局的联系趋于密切。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中华书局在编印各种教科书的同时,很注意出版少年儿童读物。1914年创办《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1922年又出版了《小朋友画报》。在多种少儿读物中,以《小朋友》内容最为丰富,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和重视。 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在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中也占了相当比重。例如,1918年出版的马君武译卢梭《民约论》,1920年开始出版的《新文化丛书》和1930年开始出版的《社会科学丛书》等等,都堪称经典之作。1921年出版李达翻译的《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这种书籍在它的出版物中比重极小,但是对于当时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这里面,都凝聚着陆费逵的心血,更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进步出版家的深邃眼光和博大的包容心。 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华书局在1922年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新体诗刊《诗》,1936年出版了张闻天的《青春的梦》,李颉人的《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1939年又出版了他的《大波》。在介绍世界文学名著方面,先后出版过田汉翻译的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郭沫若翻译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在美术方面,1932年出版的《齐白石画册》《徐悲鸿画集》、刘海粟的《世界名画集》,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陆费逵还自办印刷所,添购机器,新设总厂分店,增设发行所,盘入文明书局与民立图书公司,一时间营业极是发达,年赢利额超过100万元。到1916年为止,印刷厂拥有大小机器数百台,分店近20处,这时,中华书局成了国内第二家华资大书局。除商务印书馆外,无出其右者。四 1916年,中华书局迁入新落成的发行所。第二年,陆费逵想再招股140万元,合成200万元,以同商务相等,但事与愿违,只筹到100万元,不够运用;加上副经理沈知方远走高飞,效仿陆费逵当年的举动,另创世界书局,成为出版界的一支劲旅,以致中华书局资金搁浅。陆费逵不得已,竟然考虑与老对手商务印书馆协议归并。当时,中华出盘给商务的草约已成,后经王文濡(字均卿)等人努力,得到常州大资本家吴镜渊(有伦)投以巨资,才得以取消草约。同年12月,中华书局改组董事会,由吴镜渊派俞仲还为驻局董事,吴自为常务董事;陆费逵却被董事会卸去局长职务,责成司理局务。 1919年到1921年,中华书局经过扩充设备,营业重获发展,陆费逵又担任了总经理。在他主持下,增刊《解放与改造》《学衡》《少年**学刊》《中华书商月报》等杂志,又于青岛、九江、梧州、兰州、**等地增设分局。1926年,中华书局资本增至200万元。1929年,陆费逵在上海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育文具、仪器,经营范围日益扩大。此时,中华书局在国内仍属于一流的出版大企业,但与商务印书馆之间的差距却拉大了。 1930年,孔祥熙担任了南京**实业部长。陆费逵为取得孔系支持,迎孔人中华书局任董事长。此后,中华书局逐渐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开始大规模承印**有价证券及小额钞票,成为**的有力“助手”。它在上海**路建筑新厂,扩充印刷所。在总公司的统一管理下,设有编辑、事务、营业、印刷4个所,并设有藏书60余万册的图书馆。1926年起,开办中华书局函授学校。1932年,商务印书馆因上海“一二八”事变遭受巨创,中华书局乘机填补空白,营业更加发展。1934年在九龙新建最新设备厂一座,这样中华书局就拥有两个印刷厂。无论是印刷设备,还是技术条件,中华书局不仅在全国,就是在东亚地区,也是首屈一指。 1937年春,中华书局资产扩充为400万元,年出版书籍1000余种,营业额约千万元,全国各大、中城市及**、新加坡设分局40余所,沪港两厂职工共达4000人,是当时国内少有的、规模巨大的出版企业。 中华书局在校印和影印古籍以及编辑出版各种工具书方面,也作出了相当的成绩。1921年,在陆费逵主持下,开始排印聚珍仿宋版《四部备要》(5集)。第一集出版之后,陆费逵于1924年lo月为之撰写了《校印四部备要缘起》。这是一套内容比较完备、方便适用的大型古籍丛书。从1934年开始,又影印《古今图书集成》,此书分800册。陆费逵在《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缘起》中称它为“洋洋大观之**百科全书”。 中华书局还出版过不少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工具书。其中比较重要、流传较广、使用价值较大的有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1919年出版的《实用大字典》,1915年开始编辑、1936年出版的《辞海》,1937年出版的《外交大辞典》《经济学大辞典》,1940年出版的《中外地名辞典》等大部头书籍。这些工具书虽然不无缺陷,但是它们都曾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至今仍然具备相当参考价值。 陆费逵随着中华书局的发展而声名愈著,历任上海书业同业公会**、中法大药房董事等职。 1936年,陆费逵在上海创办保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937年夏,他参加**在庐山召集的谈话会。在**战争期间,还连任国民参政会第一、二届参政员。五 陆费逵精明强干,秉性刚毅。在经营上,他惯于独揽大权,办事果断,有超人的魄力。他担任中华书局局长、总经理,还曾兼编译所所长及发行所所长等职。在当时的**出版界,像他这样具备全面的领导才干和高超的办事能力的人才,的确罕见。他虽然掌握出版大权,但在出版的图书中,“总编”、“主编”一栏却很少挂他的名。与一般成功的企业家相仿,他善于用人,并且信任不疑。 在中华书局创办和发展过程中,陆费逵聘请、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相当出色的经营管理和编辑业务人才。除了他自身外,这些人中比较著名的有戴克敦、陈寅、姚汉章、沈颐、丁辅之、吴镜渊、范源濂、高时显、舒新城、张相等等。他们或者是出版家兼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或者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或者是有才干的经营管理人,日后都为**的民族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对**的全面侵略,中华书局上海总厂和编辑所停工,陆费逵将大部职工遣散,而将部分机器运至九龙扩充印刷厂,将**迁至昆明。陆费逵也由上海迁居九龙,主持**分局的营业。上海剩余部分机件由吴叔同经管。1939年以美商永宁公司名义维持营业。 1941年7月9日,陆费逵病逝于九龙寓所,终年55岁。遗著有《教育文存》(5卷)、《实业家之修养》《国民之修养》《青年修养杂谈》、《妇女问题杂谈》和教科书多种。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