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李治亭的清史观

Wedding Bus 官方 2024-05-17 09:11:08
最佳回答
2005年5月8日,著名清史专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先生应我院明清所邀请,来我院为学生讲座。李先生讲座的题目是《清史与<清史>纂修》。笔者有幸聆听了先生的演讲,感觉受益颇多,深深倾慕于先生之学识。现在回想起来,先生所讲还是余音在耳。今根据记忆所及,就李先生所讲清史部分,并参考李先生有关论著及资料,整理成文。同时,兼录一些笔者的认识,愿以此求教于诸师长、学友。一、清史分期及各期重大问题  李治亭先生所讲清史部分,先从时间顺序上,将清史的脉络捋清,并把各个重大问题融入到时间分期中,听来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现按其讲述,追记如下。(一)清入关前史  1.时间断限  李先生讲,关于清史的源起历来就有争论。有人以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十三甲起兵”为始;有人以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为始;还有人以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为始。但毫无例外地,以往不论哪种说法,都将1644年,清军入关做为清朝正式的开始。先生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是清史真正的新纪元[1]。在现在的清史研究中,要建立清全史,即大清史的观念:1583年—1912年。而清入关前史,则应为1583年—1644年,关于这段历史,李先生称之为“清史源头”。  2.入关前史之内涵  李先生讲,清入关前的61年时间,是创建政权与形成满族的过程。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经过三十多年的血战,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在1616年创建了清朝的前身政权,即后世所称之“后金”。而三十多年血战又带来了另一个重大历史后果:满族从古老的女真族中脱胎而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满文的创制。到了皇太极时,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进一步扩大,于天聪九年(1635年)正式命名为满洲,这就标志着满族的最后形成。而入关前,清(后金)的政权的创建和巩固,与满族的形成交织在一起,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  李先生还特别强调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功绩,并分析了他们在性格和政策上的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努尔哈赤具有狭隘的民族观念,而皇太极则持“满汉一体”的观点;努尔哈赤不想进关,而皇太极生前曾五次入关。从这两点上来看,皇太极要夺取全国政权的雄心壮志是远大于其父的。所以在皇太极时,清初具**规模。  然而李先生在讲这一段的时候,还特意指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没有统一东北全境。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的说法,是有误的。    3.清入关前之社会性质  这是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而今尚未达到共识的问题。清入关前的历史,被学术界分为了两个阶段:前段是赫图**时期,即进入辽东前;后段是进入辽东汉人农耕区至入关前。一般都认为,进入辽东地区后,以“计丁授田”为标志,后金社会开始封建化。而之前的社会性质,有人说是实行封建农奴制的封建社会;有人说是家内奴隶制的奴隶社会。这个问题限于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是极为复杂繁难的。各家的言论观点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行之于道。李治亭先生暂持“奴隶制说”,在进入辽东地区后,后金社会迅速封建化[3]。(二)统一全国  这一阶段的历史要从1644年4月多尔衮统军进关开始算,下限要到1683年清朝**为止。李治亭先生对这段历史用力颇著,故此讲座时为之分析的问题也较多。计有明清战争的评价、吴三桂问题、明清之际历史人物评价诸题。  1.明清战争的评价  明清战争,前人评价颇多,学说各异,但大多数都带有明显的毁清誉明的倾向。李治亭先生曾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论调[4]:一是“民族征服”论。此论指明清战争是满族对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征服。  一是“破坏论”。指明清战争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破坏,清朝罪莫大焉。  一是“打断社会发展进程”论。指明清战争及其结果,即清朝入关统治全国,中断和延误了明朝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  对于上述论调,李治亭先生都曾在专文中逐一加以分析批驳。  李先生在讲座中明确指出,明清战争是一场统一的战争。其发展是清这一地方政权**央→再统一的过程。他早就说过,“明清战争不是满族对汉族的战争,而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有汉、蒙、索伦(即鄂温克)、锡伯及后来称为达斡尔的多民族参加的对明朝展开的总攻击。这些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平等地看待每个民族,他们都有权反抗压迫者,有权参与夺取统治权。”[5]  2.吴三桂及明清之际历史人物评价  李治亭先生有一部代表作,是《吴三桂大传》。所以他对吴三桂这个历史人物的把握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由此引申到明清之际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李先生的见解确乎令人叹为一观。  李先生讲,吴三桂开始是很忠于明的。在山海关外,明朝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的情况下,吴三桂还能不为清廷的百般劝诱所惑而降,这毫无疑问是他忠于明朝的表现。  而吴三桂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以身殉国之后,确也曾一度降过李自成。他率部入京,在途中,“大张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6]然而,最终吴三桂与清军走到了一起。这是李自成的错误政策所导致的,正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吴三桂初始的本意是“请清兵”,而不是降清兵。这一点李先生在他的相关著作中给以详细地分析[7],此处不再赘述。  到了李自成统军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前血战之时,处于生死存亡危急关头的吴三桂才无选择地投降了清军。  吴三桂在康熙年间又发动叛乱,因涉及耿精忠、尚可喜,所以史称“三藩之乱”。但李先生说,这场军事叛乱是吴三桂主导的,而尚可喜未叛清朝,耿精忠只参加了一年多就反正,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参加叛乱却未与清军交战,且是经过康熙默许的权宜之计。这样看来,这场叛乱从头到尾参加的,只有吴三桂一藩。应称之为“吴三桂之乱”更加适宜。李先生在其主编的《清史》中,就用这一提法。  由吴三桂又引发出对明清之际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人物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李先生就提到,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去**,由于**学者奉南明为正统,是反清的,故此他们对吴三桂就大大地贬低了。在这样的立场下,想得出吴三桂开始是很忠于明的结论,完全是不可能的。而据现有的史料来分析,这一说法恰恰是成立的。由此可见,在历史研究中,立场和标准是何等地重要。  李先生提出了他自己的评价标准,那就是,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即大一统的标准。正如清朝的大一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一样。对大一统有利的人或事也应该为我们所肯定。当然这只是大方向的把握,在具体问题上还要具体分析。但有一条还是永恒不变的:功者功之,罪者罪之。  (三)康乾盛世及盛世以降  这一段李先生讲得稍少了些,但也提出了一些较重要的观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了盛世的步伐。在这一年,清朝解决了**问题,完成了**的统一大业。  康熙五十年(1711年)进入盛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发布谕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于全国实行以康熙五十年人丁数为准,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告成。这标志着“康乾盛世”,也是大清国力达到鼎盛。  但到了乾隆后期,清王朝的形势就开始进入“持盈保泰”时期。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举目观之西欧**,乾嘉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而**还处于封建社会。  李先生将嘉庆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划为清朝的衰落期;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为清朝的衰亡期,这是极易为人理解的。  关于“康乾盛世”,有学者质疑其有无。甚至有人说,“康乾盛世”是几个学者捧出来的。还有人说,以横向比较来看,“康乾盛世”的说法不成立。李先生对于这些说法都一一给予驳斥。尤其谈到比较问题上,李先生着重讲,之所以说“康乾盛世”,本来就是把那时社会状况与**历史上的“盛世”的社会状况作比较而得来的。而所谓的横向比较,在“盛世”的判定问题上,是不可行的。二、笔者小识(一)关于皇太极生前几次入关袭明的问题。李先生讲是五次。而据我的粗略统计,包括皇太极亲率大军及派遣大军入关袭明则有六次,若只算皇太极亲率大军入明,则不足五次。笔者根据《太宗实录》所载,将皇太极时的六次入关袭明起止时间列出,其具体情况,笔者拟做专文探讨。  第一次,天聪三年十月癸丑(初二)—天聪四年二月甲子(十四);  第二次,天聪六年五月庚申(二十三)—天聪六年七月丁酉(初一);  第三次,天聪八年七月已丑(初五)—天聪八年闰八月庚寅(初七);  第四次,崇德元年五月癸酉(三十)—崇德元九月已巳(二十八);  第五次,崇德三年八月丁巳(二十七)—崇德四年四月已亥(十二);第六次,崇德七年十月壬子(十五)—崇德八年六月癸酉(十一)。 (二)  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8]一书中,两次提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统一东北。一处是在第3页:“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经过艰苦努力,统一了东北”。另一处是在第11页:“经过12次大的战役,这位苦难青年(努尔哈赤)先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继而统一了东北全境,并成为后金大汗”。  第一处的说法,将统一东北的大功绩授予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这还有点差强人意。第二处的说法就玄乎了,直接把统一东北全境说成是努尔哈赤一人创下的功业。而且从行文来看,努尔哈赤这个“苦难青年”在统一女真及东北全境的同时成为了后金大汗。这又进一步将清统一东北全境的时间提前了。  实际情况却并不如阎先生所说的那样。  清代史臣在赞述皇太极丰功伟业时,曾有这样一段话:“上尝亲行挞伐,直抵燕京,斩其将帅,破其城堡,声灵震叠,取中原易如反掌。而重惜民命,不忍使之罹于锋镝,旋师而还。迨至讲和,怙终罔悔,不得已而加兵。取大凌河,拔松山,杏山,降大寿于锦州,擒承畴于塔岭,悉有宁远以东之地。”[9]  皇太极包括其父努尔哈赤,两代人的浴血奋战,艰难创业,终皇太极时,取得的成绩就是“悉有宁远以东之地”。这一成就很大,但与统一了东北全境是不可等同视之的。最起码,在皇太极去世时,宁远以西,山海关以东的土地还未在清掌握之中。顺治元年(1644年)夏四月甲子,顺治帝为出师征明而祭告太祖,大行皇帝(太宗)时,方才在祭文中说:“去年九月中,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兵征明。以红衣炮攻克中后所、前屯卫二城。山海关附近中前所人皆弃走。今年三月中,明宁远,沙后所二城人亦弃城走。山海关外地方尽为我有。”[10]  由此可见,在顺治元年夏四月的时候,大清皇帝才自豪地向祖、父“汇报”说:“山海关外地方尽为我有。”东北全境之统一,到此方告完成。诚然,东北之统一,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功莫大焉,然而也不能用提前其统一时间来宣扬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武功吧。 (三)关于清代统一的问题,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也不乏消极的一面。赵轶峰老师在《史学集刊》1986年第一期发《论清统一的局限性》一文,可参看。由此想来,既然清统一都有其消极面,那么仅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明清之际的人或事,恐怕也不免有欠妥之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复杂的,在坚持一个带主导性的标准之外,还需要兼顾一下其他的标准。 三、结语  李治亭及当代清史学者中之佼佼者,其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笔者管窥蠡测,聊缀数语为文,若能发先生宝山一角,则可称大幸焉。至于笔者些许鄙陋之见,更是贻笑大方之辞。然自知“闻道有先后”,故不耻于鄙,为之文,而求正于学富者。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如何客观评价天龙中木婉清这个女子?
    • 2024-05-17 14:04:25
    • 提问者: 未知
    小说《夜班便利店》出版上市啦~ 66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泻药 已经被三个人邀过了,再不答说不过去了。其实在《天龙八部》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木婉清(尤其是蒋欣版),胜过阿朱...
  • 如何客观地评价李嘉诚?
    • 2024-05-17 14:52:49
    • 提问者: 未知
    时至今日,李嘉诚基金会及由李嘉诚先生成立的其他慈善基金会,已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支持的款额逾110亿港元。这就是李嘉诚“需用则万金不惜,不当则一文不费”的...
  • 怎样客观地评价一下李渊?
    • 2024-05-17 00:25:20
    • 提问者: 未知
    窦建德和唐军对战中,俘虏了唐将李世勣父子、淮安王李神通、李渊之妹同安长公主等人,以及大批唐朝官吏,皆待之以礼,一等李渊遣使修好,便尽数释放。如此王者气度,仁义...
  • **历史书里的同心圆史观究竟是什么样的?怎样评价?
    • 2024-05-17 20:28:05
    • 提问者: 未知
    相似问题:如何评价**前教育部长、历史学家杜正胜的历史观及其影响? - **历史
  • 如何评价蜀汉的李严?
    • 2024-05-17 15:13:45
    • 提问者: 未知
    不过在刘备去世后,李严被安排镇守永安,负责防备东吴,而诸葛亮被安排回到成都,负责辅佐刘禅...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因前任尚书令刘巴去世,把李严招到了永安,升任尚书令。...
  • 如何评价李清照?
    • 2024-05-17 21:30:57
    • 提问者: 未知
    她爹李格非,山东人,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教育部或者**中的司局级干部。...但他非常怕死,根本不是领兵的材料,南京闹兵变,他借助钩索翻越城墙,带着...
  • 中亭街的中亭街历史
    • 2024-05-17 02:38:35
    • 提问者: 未知
    中亭街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闽江东流至福州平原时,因南台岛之隔,水道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即南港,别称“乌龙江”;北支即北港,仍名闽江,一作台江,别称白龙江。白龙江江面开阔,从大庙山(今福州四中)起,一直到南台岛的北岸为止。到了北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因江沙会合中长出个...
  •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给我们什么启示?
    • 2024-05-17 15:03:57
    • 提问者: 未知
    正是唐太宗认识到君主一人之力有限,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特别是唐太宗能够将自己的敌人化为己用。比如,魏征曾经效力太子李建成,并劝李建成在...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如何评价顾诚的《南明史》和李治亭与阎崇年?
    • 2024-05-17 00:06:21
    • 提问者: 未知
    “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学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来看,乾隆之后在位二十五年的嘉庆也应该算是个...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妇女,焚室庐。...
  • 如何评价李治在历史上的功绩和过失?
    • 2024-05-17 05:48:33
    • 提问者: 未知
    举报 唐高宗李治,现在大部分人了解这个人都是想到他老婆一代女帝武则天,电视剧里的李治也显得有些...**虽然没有他父亲李世民那样的有雄才大略,但他却守护着和平盛世。...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