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的生活现状

木子公子 2024-06-05 09:56:45
最佳回答
2004年出版散文集《失败之书》2004年在《收获》杂志写过一个《世纪金链》的专栏。2005年出版散文集《时间的玫瑰》,集结了他在《收获》发表的专栏文章。-------------------------------------------------------------(2004-10-28 09:29:27) 【金陵晚报报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岛火热程度曾经不亚于港台歌星,其锋锐的诗句仿佛洞穿了整个世界。上世纪90年代初,北岛去了海外生活,在人们即将淡忘他的作品和名字时,他以一本《失败之书》散文集,让人们再拾回忆。昨日,记者辗转反复,终于与正在国外旅途中的北岛取得联系,北岛在访问中首次披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写散文成了当务之急 “失败之书博大精深/每一刻都是捷径/我得以穿过东方的意义/回家,关上死亡之门”——久别的北岛第一次在内地出版散文集,就以自己曾经的诗作为名,命名为《失败之书》。《失败之书》填补了北岛在国内出版散文的空白,短短一周,首印3万册已销售一空。但有评论称该书是“(北岛)生活的堕落”,对此,北岛出语惊人,“写诗写久了总被人家斜眼,写散文似乎才让我得到宽恕。” 北岛最初写散文的时间其实很早,早在1996年,在美国的北岛应当地一家电台《作家手记》专栏之约,写些关于海外的生活的散文。开始,北岛是属于玩票性质,纯属玩玩,没当回事。直到1997年北岛被老板炒了鱿鱼,写散文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的书是一种沉沦 北岛笑言:“真得感谢我当时的老板,没有她,我大概不会另起炉灶。”此后的两年,北岛基本上是靠卖文为生,最多一年写过50篇,差不多每周一篇。当写到第六篇散文《艾伦·金斯堡》时,北岛得到了李陀的赞许,使自己为之一振。随后北岛的散文越写越顺。 在国外的生活中,北岛搬了7国15次家,还遭遇过被老板炒鱿鱼不得不卖散文的“失败之路”。不复犀利的北岛承认,漂泊异乡的无奈和艰辛让自己平和了很多,“在一个追求物质化全球化的完美之夜里,我的书是一种沉沦,一种堕落,在其中留下了对完美之夜显得多余的动作与阴影。” 不懂诗歌的是“穷人” 有人说,北岛出国之后就没有写出什么惊世之作来,因为脱离母语环境,不熟悉当下生活,心态浮躁,根本就写不出优秀的诗歌来。北岛表示不想评价自己的诗歌,反而强烈抨击了诗歌的“无用武之地”,“人们需要的是英雄、美女、暴发户和明星。诗歌却成了出版社的**。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语言得以承接延续的密码。如果连这一点意识都没有的话,那才是真正的穷人。” 北岛这几年主要靠教书维生,教美国学生写诗,但他并没有忘记继续创作诗歌,北岛为自己澄清说,“诗人其实一辈子都在写一首诗”。现在他写的诗正是未出国前的诗的延续,只不过因为忙着写专栏,挤给诗歌的时间变少罢了。 北岛感谢了这些年的漂泊,使他脱离浮躁,让生命真正沉潜下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也赋予了北岛面对诗歌日渐式微的勇气,他只是淡淡地遗憾,“写诗写久了,诗人和语言的关系变得紧张,就象琴弦越拧越紧,一断,诗人就疯了。写散文对诗人是一种平衡。一般说来,诗人写散文不怎么费劲,就象细木工钉个板条箱一样。时代并没有抛弃诗歌,八十年代是诗歌发挥特殊作用地非常时期,我们不应该为此产生错觉。”实习生 杨阳 金陵晚报记者 贺沂沂 ------------------------------------------------------------北岛答记者问实录 新华网 ( 2003-03-04 15:29:40 ) 稿件来源: 诗歌报 文/老枪 ·诗歌正成为一种大脑游戏,和心灵无关 记者:前不久,你获得阿格那国际诗歌奖(international poetry argana award),也是你的诗歌第一次翻译成**伯语,据我所知,**诗歌被翻译成**伯语的很少,请谈一下这个奖的情况。 北岛:这个奖是由摩洛哥诗歌之家,即卡萨布兰卡国际诗歌节的组织者颁发的。诗歌节从96年开始办,每两年一次。今年是他们首次设奖,以后随诗歌节一起,每两年颁发一次。argana是一种只在摩洛哥才有的树,乍看像橄榄树。 记者:他们为什么选中你? 北岛:我也不知道。按授奖词的说法是颁给其独创性得到国际公认的诗人。我想一个诗歌奖除了是对诗人创作的肯定外,主要是强调诗歌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如果诗人只是得点名得点钱,没什么意义。在这个充满**的时代,诗歌可以传递另一种信息。帕斯说过,诗歌是除了宗教和**以外的第三种声音。宗教和**都充满**色彩,而诗歌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可以拆除种族文化之间的樊篱。 记者:你得了不少国际奖,怎么看待这些奖? 北岛:首先,作家不会因为得奖不高兴,这当然是种荣誉。但荣誉也可能是个圈套,自己可别往里钻。写作不因为得奖而变得重要,也不因为不得奖而变得不重要。 记者:也包括诺贝尔奖?因为你曾是**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北岛:对。诺贝尔奖只不过是18个人选出来的一个奖,奖金多点,名声大些,它只代表18个人的看法,而且被种种因素所左右。诺贝尔奖的重要性也许是对非商业化文学的推崇,至少每年有一天让人们注意到文学的存在,但随后商业化对获奖者的利用,也多少消解了它的意义。对**人来说,这是个百年情结,所以有**人得奖挺好,让大家解了这个结。 记者:你在摩洛哥的受奖发言中提到,“诗歌正在成为中产阶级的饭后甜点,是种大脑游戏,和心灵无关。”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北岛:从50年代末至今,美国大批诗人进入大学教写作,诗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生活有了保障,渐渐变成中产阶级的一部分,想象力变得贫乏苍白。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本来需要原始冲动,是反对权威的,现在他们得紧跟随教授才行,写诗变成了个生产过程,好像诗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诗人也是可以被制造的。由于这种误导,产生了众多平庸的诗人,因为没什么好写的,大家开始讲故事。现在美国诗歌主流叫做叙事性诗歌(narrative poetry),那甚至也不是故事,只是些日常琐事,絮絮叨叨,跟北京街头老大妈聊天没什么区别。 记者:你不喜欢关注生活细节、来自日常生活题材的诗歌,对吗? 北岛:不一定在于写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写。生活细节也好,宏大题材也好,很多东西都可以入诗。但诗得有激情和想象力,得有说不清的力量和让人晕眩的东西。 现在国内的一些诗人也在写类似的“叙事性诗歌”,这些诗人里包括以前的“第三代”和现在的所谓“**”。 **的诗歌现状和美国的还是不太一样。一方面,**诗歌的这种倾向,多少也和中产阶级化的社会转型有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影响的焦虑”,即第三代诗歌要避开“今天派”的影响,另寻出路。美国诗歌专业化后,有点像我们的作协,对创作没好处。虽然美国诗歌中有不同声音,比如“垮掉一代”、“黑山派”和“纽约诗派”,但其主流诗歌是非常保守的。 记者:评价一下第三代诗人。 北岛:第三代中有不少出色的诗人。不像我们那样,他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有,作为文化**后成长的一代,他们没有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负担。他们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试图建立和**古代文体的对话关系,比如张?的“镜中”,柏桦的“在清朝”、“苏州记事一年”,都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作品。我在美国大学用这些诗作教材。 记者:你对第三代的描述,让我想起第三代们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界定和争议。 北岛:在我看来,这种争论没什么意义,是诗人之间争夺话语权的结果。你说柏桦是民间的还是知识分子的?很难界定。我不想让这个话题进入今天的谈话。依我看,大家先把诗写好了再说。 80年代的**,很多人写诗,诗人地位很高,现在少有人读诗,承认自己是诗人会被笑话。前段时间成都的一些人,大概想复兴诗歌,把诗贴在公共汽车上,让它们满街跑。我一直在想,诗和社会之间,怎样的关系才算和谐。 帕斯说过,读诗的人数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在读。**的知识分子圈里,还是有人在读诗,这就很重要。**走了两个极端。八十年代初,诗歌过热,一是正好处于话语转变期,年轻人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二是由于错觉,以为人人都可以当诗人。到现在倒好,没人读诗了,很多诗人放弃写作。这是**文化中的一大弊病--急功近利。商业化败了诗歌的火,因为商业化更急功近利。诗歌本来就是边缘化的东西。和八十年代初的热闹相比,也许目前诗歌的处境更真实。 记者:怎么评价国内的诗歌现状? 北岛:我在国外待的时间太久了,没资格说三道四。总的印象是**的诗歌处于低潮,这和**新诗的灾难性历史以及脆弱特质有关,也和突如其来的商业化压力有关。所谓低潮高潮必须有参照系。我的参照系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那是世界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产生了很多**。那时的战争、离别、痛苦,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我看来,诗歌是一种苦难的艺术。自50年代后,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下坡路。这并非意味着苦难不复存在,而是人们不愿再正视它,越来越繁荣的电视等声像媒体,正迎合甚至创造了这种心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这不仅仅是**诗歌的问题。 那像我们这些喜欢读诗、又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是很悲观? 你可以往后看,读上个世纪那些**的作品。阅读没有时间性。我就从来不鼓励我的学生读美国当代诗歌,离他们的现实太近,是有害的,很容易重蹈复辙。 记者:你向学生推荐哪些诗人? 北岛:**的曼杰斯塔姆(mandelstam),英国的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德国的特拉克尔(georg trakl)和鲍尔.策兰(paul celan),西班牙的洛尔迦(garcia lorca)和瓦耶霍(cesar vallejo)等,读这些**的作品才知道诗的高度在哪里。我不认为诗歌总是在进步,某一时期它会产生巨大的倒退。 ·语言上的忠诚和文化上的反叛,是写作的动力之一 记者:刚开始写诗时,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北岛:郭路生,也就是食指。那是70年春,我和几个朋友到颐和园划船,一个朋友站在船头朗诵食指的诗,对我的震动很大。那个春天我开始写诗。之前都写旧体诗。 记者:“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是这首诗吧?你的“朗诵记”里提到过。 北岛:对。我被他诗中的那种迷惘与苦闷深深触动了,那正是我和我的朋友们以至一代人的心境。毫无疑问,他是自60年代以来**新诗运动的奠基人。 记者:你怎么看自己早期的诗歌? 北岛:现在如果有人向我提起《回答》,我会觉得惭愧,我对那类的诗基本持否定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官方话语的一种回声。那时候我们的写作和**诗歌关系密切,多是高音调的,用很大的词,带有语言的**倾向。我们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没法不受影响,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写作中反省,设法摆脱那种话语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这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你现在的诗和出国前的诗有什么不同? 北岛:我没有觉得有什么断裂,语言经验上是一致的。如果说变化,可能现在的诗更往里走,更想探讨自己内心历程,更复杂,更难懂。有时朗诵会上碰到**听众,他们说更喜欢我早期的诗。我能感到和读者的距离在拉大。 记者:介不介意这种距离? 北岛:不介意。 记者:在心里有没有秘密读者? 北岛:有。诗一直都是写给秘密读者的,这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想像出的某个人。 记者:现在写诗的速度是怎样的? 北岛:我在有意放慢速度。过去这十来年,写得太多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我重复。 记者:远离母语,远离熟悉的环境,对写作有影响吗? 北岛:我不同意关于“文化的根”的说法。从年轻时代开始,我们吸取的营养就是来自不同文化的,那时写的诗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作为作家,确实有文化认同的问题,而中文写作本身就确定了你的身份---你是**诗人。像哈金用英文写作,他就是美国作家。在语言上的忠诚和在文化上的反叛,会形成一种紧张关系,这又恰恰是写作的动力之一。 记者:中篇小说<<波动>>是74年写的吧? 北岛:初稿是74年,改了三稿,79年定稿,81年在《长江文艺》上发的。 记者:为什么没继续写小说? 北岛:后来写过一些短篇。停止写小说有几个原因,一是那时没怎么看过小说,胆大,敢写。到了70年代末开始,大量翻译作品出来,我一下子被震住了,觉得差距太大,干脆放弃。 记者:以后还会写小说吗? 北岛:不会。诗人和小说家是两种动物,其思路体力节奏以及猎物都不一样。也许写散文是我在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妥协。 记者:我读了你的散文集《蓝房子》和《午夜之门》,很喜欢,风格和你的诗完全不同,你传递信息的方式非常幽默。是用随笔的方式讲故事。我更愿意叫它们随笔,散文听起来有点抒情,而你的文章不抒情,像一些针尖,干净利落地划过皮肤。为什么开始写散文? 北岛:最初是偶然的。当时和老板关系不好,把在大学教书的饭碗给丢了,只好靠写专栏养家糊口。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写散文对我是一种放松,写诗久了,和语言的关系紧张,像琴弦越拧越紧。另外,诗歌所能表达的毕竟有限,比如对日常生活以及对人与事的记录是无能为力的。 ·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 记者:你的《搬家记》描述了在欧洲的4年里,换了7个**,搬迁15次,我从中读到的是你的苦闷和无奈。当时靠什么力量扛过来的? 北岛:我们这些作家当年被批判也好被赞扬也好,反正一夜成名,备受瞩目。突然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这种巨大的反差,会特别受不了。那是我生命中的一大关。慢慢的,心变得平静了,一切从头开始--作一个普通人,学会自己生活,学会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母语写作。那是重新修行的过程,通过写作来修行并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 记者:有没有绝望的时候? 北岛:当然有。我喝酒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在北欧喝很多威斯忌,有时觉得这晚过不下去了,非把自己灌醉才行。第二天醒来,松口气--总算又熬过了一夜。 记者: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北岛:头两三年。加上北欧气候不好,冷,天黑得早。 记者:到处游历、搬家,一直带在身边的,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北岛:中文。这是唯一不能丢的行李。 记者:你交游很广,结识了许多诗人和作家,说说这种交游的感受。 北岛:游历其实从最初写诗就开始了。先是串门,在北京胡同串来串去,然后串到白洋淀,甚至更远的地方。从85年起变成了世界范围的游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诗人和作家。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和文化,游历久了,变得身份不明。这些人和自己及其他的语言文化都拉开了距离,游离在中间地带,这种现象实际上在改变世界文化的景观。这次到摩洛哥开会,我顺便去看望一个住在摩洛哥的西班牙最有名的小说家胡安.高蒂萨罗(juan goyt**olo),今年春天,我们一起去了巴勒斯坦。他觉得住在摩洛哥,和西班牙的距离正好,足够他观察国内的一切,又不必介入国内的纠纷。他经常在西班牙的报纸上谈国际**和社会问题。我作为一个流浪者,因为不属于任何文化圈,就有一种说话的特权。比如巴以冲突,我明确站在巴方,公开谴责以色列当局。在参加国际作家议会代表团**巴勒斯坦的访问活动中,我更切身体会到巴勒斯坦人所受的苦难。但欧洲和美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在巴以问题上保持沉默,这和犹太人在欧洲的历史有关。那是个禁区。而葡萄牙小说家萨尔马戈(saramago)挑战了这一禁区,他就受到很大的压力。 记者:相对而言,你觉得哪里最适合诗人生存和创作? 北岛:哪儿都不适合诗人生存。如果不谈诗人,作为**,在美国生活要容易些,欧洲比美国排外得多。美国虽有很多问题,但好处也多。比如,像我这样的英文水平,居然能混到美国大学教英文写作,这在欧洲是想都不敢想的。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曾说,生活在美国的好处是,他不必向给他钱的人道谢,诗人和学者都是乞丐,但他们把乞讨的苦差推给了校长。 但问题是,诗歌和学者因为不用亲自乞讨,也就失去了乞丐的敬业精神,用不着流浪,有吃有喝的,转而成了施主,传教授业,居高自傲。这种阶级成份的转换,必有后患。 记者:好像你对当教授不太感兴趣,那你喜欢什么职业? 北岛:没有我喜欢的职业,但这话得看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当建筑工人时,最羡慕的活是烧锅炉看水泵的,因为有时间读书写东西,但一直没轮上我;后来当编辑,梦想找份不坐班的差事,也未能如愿。现在当老师,嘴又笨,不适合,但总比刷碗强。 记者:现在你在威斯康辛州的beloit college当驻校诗人,都干些什么? 北岛:我每年在beloit待两个月,教诗歌创作和**当代诗歌。创作课分两部分,一是分析**的作品,二是讨论学生自己的诗。当场讨论学生的作品,对我是很大的挑战,往往会因为一个词不懂而卡在那儿。后来我要求他们提前把诗交给我,我先查字典把诗看懂了再说。混久了就好了,一个词不懂也没关系,大概知道他们在写什么。 记者:这个工作可以让你摆脱生活压力吗? 北岛:像我这样的第一代**,面临很多压力:父亲病重,孩子要上大学,加上美国经济不好,教职不稳定。我曾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在纽约和一个舞蹈团合作,在加州为法庭的中文口译出考题,给bmw汽车写颂词,等等。我没什么可抱怨的,现在这工作收入还行,虽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好处是自由,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属于自己。 记者:这样你有大把时间参加各大学的诗歌朗诵会,我对这样的朗诵会很好奇。 北岛:一般有创作课的大学,都有朗诵系列(reading series ),配套成龙,组成了专业诗歌生产线。大学的诗人教授们互相请来请去。我也是受益者,常被请去朗诵。但由于非正式教职,又是外国人,我享有误入中心的局外人的特权。这种特权是:你在其中,但不必遵守他们的游戏规则;同时又不在其中,距离使你保持足够的清醒和批判意识。 记者:你是用英文还是中文朗诵? 北岛:用中文朗诵,然后请美国诗人或教授朗诵英文翻译,一首对一首,有时加字幕。我从不用英文朗诵,一是英文没那么好,二是我喜欢中文的音调,喜欢那种它孤悬于另一种语境中的感觉。说白了,我念错了,没人能听得懂。 记者:听众的反应怎样? 北岛:各地不一样。在欧洲,一般来说,不会有听不懂的问题,尤其像北欧**,有理解晦涩诗歌的能力,他们自己就有很多这类的诗歌。而美国注重的是叙事传统,听诗费点劲儿。有时候我得搭配些容易懂的诗,朗诵前再说几句话作引导。其实朗诵就是一种表演,你总不想**众过不去吧。 记者:你早期写了些情诗,后期不再写爱情了,你的感情经历和诗歌真的分开了吗? 北岛:写情诗大概只能在青年时代。那时,生活经验和写作很密切,到了一定岁数两者逐渐分开,写作变得曲折隐秘了,没有年轻时那么直接。 记者:以后会再写爱情诗吗? 北岛:不知道,生活和写作都是不可预测的。 记者:现在谁在你的生活中最重要? 北岛:女儿。我对女儿有负罪感,我生活的动荡以及婚姻上的问题,对她影响很大。我离开她时她只有4岁,10岁来美和我团聚,15岁又回到北京,17岁再搬回美国,像个小流浪儿,在该得到父爱时没有父爱。记得刚和女儿分开的那段日子,我的感情变得非常脆弱,甚至不能在街上听见孩子哭,一听见就跑,实在受不了。 记者:她读你的诗吗? 北岛:很小的时候会背一两首,长大后就不读了。 记者:我喜欢你写给女儿五岁生日的那首诗,你女儿认同你的诗人身份吗? 北岛:她没这个意识,有时还嘲笑我,直到在北京读国际学校时,她的中文老师和英文老师都要教我的诗,她似乎才另眼相待。让我吃惊的是,她最近开始写诗了。那是青春期骚动、跨国迁徙和文化震荡所致,倒是很自然的,应该和我没什么关系。 记者:你的日常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北岛:上午写作,中午午睡,下午去健身房读书学英文,给女儿做饭,晚上租个录象带看,算是休息。 记者:现在读中文多还是英文多? 北岛:当然还是读中文多。但出于生存需要,强迫自己读《**》,其英文简洁明快。另外读点英文小说什么的,出于工作需要,有时也读读英文诗。总之,平时犯懒,一到关键就得临阵磨枪。 记者:什么时候最想写诗? 北岛:很久没写的时候,有种恐慌,就像学业荒废的感觉之于读书人一样。 记者:喜欢和身边的人谈诗吗? 北岛:不喜欢,诗是不能谈的东西。 记者:你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北岛:失去亲人。我妹妹在76年因游泳救人淹死了,那孩子得救了。我和妹妹感情非常深,她那时才23岁,我27岁。我痛不欲生。我甚至觉得,后来写诗办刊物都和这事有关。两年后我和朋友创办了《今天》。 记者:现在想起北京,还是像你书里提到的是“大白菜的味道”吗? 北岛:嗅觉比其它感官的记忆更持久。刚开始连做梦的背景都是北京。时间一长,背景慢慢消失,剩下的只有气味。在外边待久了,回去的路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我出生长大的地方。13年后我第一次回北京,连家都找不着了。冬储大白菜不见了,但它的味道留在记忆里,那是我的北京的一部分。 记者:如果让你现在给“幸福生活”下个定义,会是什么? 北岛:记得年轻时读普希金的诗:没有幸福,只有自由与平静。我一直没弄懂。直到漂泊海外,加上岁月风霜,才体会到其真正含义。没有幸福,只有自由与平静。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2024-06-05 08:06:02
    • 提问者: 未知
    跟女朋友异地,平常生活都是一个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题目吧~1.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我来上海一个半月了,朝…
  •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2024-06-05 05:18:25
    • 提问者: 未知
    公司的风气很好,从普通职员到董事,都非常地尽心尽责,没有勾心斗角的环境。...负能量:刚刚下班走在路上,一个打扮的商务型的中年男人,跑来说他从外地来去广州出差,身上没...
  •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2024-06-05 09:11:53
    • 提问者: 未知
    3坐标深圳 即将收拾行囊回家了于今年3月早早地从家里(中部某二线城市)飞来深圳校招签的公司实习。可能因…
  • 失独家庭生活现状是什么样的?
    • 2024-06-05 10:14:06
    • 提问者: 未知
    失独家庭生活现状是什么样的?说实话失独家庭真的让人感到心疼。孩子身上有着父母全部的爱和希望的寄托...我的公婆有一儿一女,在今年5月份我老公被查出肝癌晚期,无法治愈。...
  •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情侣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 2024-06-05 03:14:17
    • 提问者: 未知
    男女双方都是外地人,一起在北上广深打拼,双方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工作状态呢? 对于未来的规划呢? 答案全是美好的例子,有没有面对现实失败的"前情侣"…
  • 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
    • 2024-06-05 20:48:04
    • 提问者: 未知
    “多数美国中产阶级一月又一月用大量时间盘算那些消耗掉大部分收入的开销:联邦税、州税、地方税(这些税约占总收入30%以上,由于工作单位会自动替你扣税,薪水到手之前就已扣除),付分期付款买的车的月付款、医疗、家庭财产及汽车的保险费、汽油费,包括暖气、空调、水电等项的杂费、食品支出(该项通常占收入的15%)、始料未及的汽车维修与家用设备维修费,等等。”对于美国的中产阶级,“这些每月的支出并非难事,难的是...
  •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2024-06-05 07:25:25
    • 提问者: 未知
    已经从深圳回到大安徽的姑娘来答一下吧!顺便回首一下过去三年的经历种种,喜乐掺半的年华。2014年从ccnu…
  • 在冰岛生活是怎样的体验?
    • 2024-06-05 06:16:52
    • 提问者: 未知
    1:网上疯传的如lz贴的那张图是真的。苍蝇蚊子夏天会有,开车玩一趟,横尸满车牌。即便是对长辈,教授,.
  • 古巴的生活状况如何
    • 2024-06-05 16:43:05
    • 提问者: 未知
    首先是生活用品.古巴有很多西班牙**生产的日用品,很多牌子,在国内都没有见过.我使用过一些,古巴当地的品牌洗发水,也很好使.不过如果不放心使用.可以买你熟悉的.如果第一次到古巴,可以适当的带一瓶洗发水之类的,之后,在当地买就可以了.卫生用品,当地的卫生纸价格挺高的.10人民币也就买4卷的样子,但是这个不得不买.卫生巾的话,当地有2个牌子比较好.一个叫rosa,是智利产的,另外一个叫nosotras...
  •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情侣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 2024-06-05 08:01:34
    • 提问者: 未知
    谢邀。认识一位作者,名字叫七毛是我。她的一篇文章传播很广,名字叫[对啊,就是嫌你穷才分手]。不知道…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