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环境现状

JJJerry 2024-05-30 10:58:47
最佳回答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轨道资料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 km(1.016 710 333 5 au)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 km(0.983 289 891 2 au) 轨道半长轴 149,597,887.5 km(1.000 000 112 4 au) 轨道半短轴 149,576,999.826 km(0.999 860 486 9 au) 轨道周长 924,375,700 km(6.179 069 900 7 au) 轨道离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转速度 29.783 km/s(107,218 km/h) 最大公转速度 30.287 km/s(109,033 km/h) 最小公转速度 29.291 km/s(105,448 km/h) 轨道倾角 0(7.25°至太阳赤道) 升交点赤经 348.739 36° 近日点辐角 114.207 83° 卫星 1个(月球) 物理特征椭圆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径 6,372.797 km 赤道半径 6,378.137 km 两极半径 6,356.752 km 纵横比 0.996 647 1 赤道圆周长 40,075.02 km 子午圈圆周长 40,007.86 km 平均圆周长 40,041.47 km 表面积 510,065,600 km^2 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2(29.2 %)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2(70.8 %) 体积 1.083 207 3×10^12 km^3 质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9.780 1 m/s^2(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恒星日 0.997 258 d(23.934 h) 赤道旋转速率 465.11 m/s 轴倾斜 23.439 281° 北极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平均表面温度 287 k(14 ℃) 最大表面温度 331 k(57.7 ℃) 最小表面温度 184 k(-89.2 ℃) 大气表面压力 101.3 kpa(海平面) 氮 78.084% 氧 20.946% 氩 0.934% 二氧化碳 0.0381% 以上是2010年的。下面是地球环境面临的现况: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1900-2000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它们燃烧后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依次是**、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已低于这一指标,它们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占44%,空气污染占33%,船舶占12%,倾倒垃圾占10%,海上油、气生产占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出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可以不给悬赏分,不立为最佳答案(注意,没说不可以 嘿嘿),但是,请大家明白,只有一个地球啊,我们要珍惜……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株洲的地理环境
    • 2024-05-30 06:03:51
    • 提问者: 未知
    株洲是“十字型”**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京广线客货运输特等站)、醴陵站(浙赣线客运二等站)、株洲北站(京广线货运、编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广高铁客运站一等站)、醴陵东站(沪昆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建设中)。2014年7月1日...
  • 渭南的地理环境
    • 2024-05-30 21:22:51
    • 提问者: 未知
    截至2002年底,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共51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规模居陕西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陕西省48.4%;地热水和...
  • **的环境污染是什么现状?
    • 2024-05-30 04:29:46
    • 提问者: 未知
    **目前的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由其是在北方很多重工业城市, 经济产业中有化工制药业、印染皮革业、酿酒食品业、牲畜养殖等行业。特点:废气成分相对简单,但其中的单一成分浓度较高,形成...
  • 西泽乡的地理环境
    • 2024-05-30 19:51:57
    • 提问者: 未知
    西泽乡西部褶皱发育较差,断层则发育明显,西泽的西部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各式断层。这些断层相互交错、切割,使这一代的地出露变得相当复杂,造成某些地层的缺失,岩层产状变化大,从水平岩层到直立岩层均有出现。二迭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厚337~760米,上统峨眉山...
  • 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
    • 2024-05-30 15:46:24
    • 提问者: 未知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
  • 恩平的地理环境
    • 2024-05-30 11:57:04
    • 提问者: 未知
    恩平市一半是山区,一半是丘陵。恩平地形好像一片桑叶,全境北宽南窄,地势较高,全市95%的陆地在海拔10米以上。西部山岭重叠,由开平、新兴、恩平3市交界的天露山余脉延伸到恩平市境内,西部与阳春、阳东成一条高脊,分出西交界处为七星坑原始森林;腹部的大人山峰,从西南向西北延伸,形部...
  • 乌苏的地理环境
    • 2024-05-30 03:47:23
    • 提问者: 未知
    乌苏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由北而南随海拔程度的升高,气候地貌的地带性差异很大,垂直分带明显,地貌类型多样。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主要由冲积平坦平原构成,其中相当部分为半沙漠;中部为盆地到山地的过渡带,由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干燥剥蚀低山构成;...
  •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 2024-05-30 01:07:08
    • 提问者: 未知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介绍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8)30 -0123-02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21世纪的主要问题。党的**报告明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
  • 我们现有的新能源对地球环境一点影响都没有吗?
    • 2024-05-30 02:23:28
    • 提问者: 未知
    我认为核能是最安全的,其实也是最危险的,因为一个核电站的建成是通过**严格把关的,安全等级也是最高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完美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就是人为造成的,就在近几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事件,可能我们已经渐渐地忘掉了我们身边的核隐患,核能并不是我们人类那么容易控制的能源,这两个核电站是足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以后处理不好。结果大家可以想象。
  • 浅谈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保护
    • 2024-05-30 00:19:39
    • 提问者: 未知
    邢永强 张璋 张洪波 杨皓宇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16) 《河南地球科学通报》,文章编号:978-7-80246-005-8-325-4 摘要 首先介绍了地质环境、环境地质与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它们之间易引起混淆的异同点,其次对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评价与说明,最后指出...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