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流之路 2024-05-30 10:31:15
最佳回答
党的**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党的**报告,在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要求是基于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新要求赋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思想。新要求提出发展新理念,理清发展新思路,指明发展新路径,绘制发展新蓝图。  一、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5年前,在党的十二大(1982)报告中,“小康”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奋斗目标里,这让人们看到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显著标志。5年前,党的**报告(2002)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小康社会作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小康,是一个有着浓郁**韵味的词汇。从最初的“小康水平”到“总体水平的小康”,再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它表明****党领导**人民探索的现代化道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具有**特色的。  然而,具有**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经济社会指标、生产力进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区域协调以及人民生活状态、****和文化建设等,其体系框架的具体内容以及标准是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这不仅需要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全面的把握,也需要根据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党的**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的理念,是对原有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框架进行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和提高。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等都发生变化,我国已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个阶段,“生存性问题”压力减弱,“发展性问题”压力增大,已经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期。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我国面临着两大矛盾和两大任务。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品短缺的突出矛盾。两大任务:一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有保障的公共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公平、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在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及时、科学的调整和完善,这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更高标准的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而仅仅过去五年,我党又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为指导,重新审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之路,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更高标准。  第一,指标值由“总量”调整为“人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总量反映国力,人均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共同富裕程度,它构成了判断一个**或地区现代化的公平表征。指标变化表明从追求经济增长、强调产出能力的绝对量,转向追求经济发展、强调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相对量,人均考虑了人口增长因素,突出了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提前实现了本世纪头一个10年翻一番的预期。我国经济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第129位(2004年数据排名)。根据世界银行的《2003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是5120美元。无论从排位还是从绝对量比较,我国人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当初gdp翻两番,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到2020年预期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这是20世纪工业化的重要衡量指标)。如今,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尽快提高人均水平,按人均gdp翻两番,考虑汇率和人口因素,届时将可以实现人均40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我们将根据21世纪初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与时俱进,提高了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对于人均gdp翻两番的理解,也不能仅限于数值的概念,这个总体水平的平均,是有最低底线的,即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一点正是党的**着重突出的“人本理念”,也是对小康社会之“全面小康”含义的补充,即“全民达到小康水平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提高,难度增大,要求发展的进程也要加快。  第二,目标值由“基本实现工业化”调整为“进入创新型**行列”。党的**报告谈到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时,在党的**强调的“四化”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两次现代化进程,第一次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则是指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实现工业化为主要标志,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冲刺期,但面对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必须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即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肩负起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一个民族进步的快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行列,就是要在完成工业化、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向更高的经济社会层次发展,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三,体制目标由“建成完善”调整为“更加完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协调,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良好、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条件。  第四,城市化进程由“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三大差别逐步扭转”调整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或地区的“集约程度”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的质量表征。按照国际工业化的一般标准,城市化(非农业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国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为4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任务,不仅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还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空间,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扩展,以及相关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教育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配套。  三、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报告中提到“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顺序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质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久不衰的“快”,能够行稳致远。  第一,翻两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党的**报告的一个新意是,在谈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第一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贡献了占全世界5.5%的gdp,但**为此消耗了占全世界15%左右的能源、30%的钢材和54%的水泥。资源和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而改变这种压力的根本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提高,绝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这一指标的实现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节能环保为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步提高,逐渐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外生发展向内生发展转变,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发展,由效益优先向公平优先发展。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仅一词变更,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量的概念,着重于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方式则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而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概念,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生产率、科技水平、教育程度、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转型和国际收支等多方面社会经济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发展动因讲,就是由**主导转向市场内在(企业、消费)主导;从发展拉动讲,由单纯投资型转向更多地依靠改革、自主创新型;从发展状态讲,由高耗低效污染型转向低耗高效环保型;从发展协调性讲,由产业、分配、区域、资源、生态的失衡转向相对均衡。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快速发展经济以扭转落后局面,因此重点强调经济量的快速增长。如今**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必须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更注重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提高。用“发展”取代“增长”,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因此,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突出消费拉动,普遍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一个**的经济增长是由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同时拉动的,三者之间存在相互消长的关系,尤其是消费与投资的这种相互消长关系更为直接和明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即投资和外贸成为强势推动力量,而消费则不时处于疲势或弱势的状态。高投资、多出口,使我国经济保持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同时也面临投资过热、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等问题。在经济发展初期,一个短时期或者某个特定时期内出现这种状态,倒也未有大碍。但是,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就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由于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近几年来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投资、出口、消费最好是均衡发展,才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国际经验表明,消费率低于60%就必须调整。当前,发展**家的平均消费率已达70%~80%。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消费率)已从1978年的62%下降到2006年的50%,居民消费率也从1978年的48.8%下降到2006年的38.2%,均为历史最低水平。内需不振,是这几年**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突出。**经济增长立足点应更加重视扩大消费,扩大就业,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扩大消费能够直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最直接的意义。同时,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的动力源泉,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都证实了这一点。  第四,保障社会公平,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当前**经济社会中表现出的不公平的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很复杂,既有历史、自然、制度和政策的原因,也有市场不完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不公平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决定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从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可行性角度出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是**建设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它们构成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经济持续增长为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但还需要**增强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而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尊重社会成员自由选择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要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现阶段重点应努力推进城乡区域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 2024-05-30 12:43:45
    • 提问者: 未知
    党的**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党的**报告,在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要求是基于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新要求赋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思想。新要求...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 2024-05-30 12:24:01
    • 提问者: 未知
    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宏伟壮丽,激奋人心,又符合实情,科学求实。这是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意义重大而深远。2020年实现翻两番目标后,我国的gdp总量将达到...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什么
    • 2024-05-30 23:25:49
    • 提问者: 未知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 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论文
    • 2024-05-30 09:47:33
    • 提问者: 未知
    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宏伟壮丽,激奋人心,又符合实情,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6130科学求实。这是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意义重大而...
  •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实现什么
    • 2024-05-30 17:14:06
    • 提问者: 未知
    **报告2113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5261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4102居民人均1653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党的**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1、以党的**、**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 2024-05-30 10:47:28
    • 提问者: 未知
    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 2024-05-30 02:12:14
    • 提问者: 未知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中,从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024-05-30 03:18:02
    • 提问者: 未知
    小康是在改革以后邓小志提出的,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根据**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
  •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2024-05-30 15:17:46
    • 提问者: 未知
    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各方力量,解决好谁来扶问题。坚持党的领导、...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处理的重大关系有哪些?
    • 2024-05-30 02:21:04
    • 提问者: 未知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并且经得起历史检验,就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