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000字以上),

尛果冻ル 2024-05-31 02:48:58
最佳回答
西周时期  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可见,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对生齿(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为生齿)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登记于册,即"书于版",并分城(都)乡(鄙)进行人口统计(这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城乡人口划分)。另外,每年要对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进行登记,以掌握自然变动情况,每隔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核实(即"**"),孟冬(阴历十月)时上报。所以说,周朝已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百姓25家为1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作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如商鞅变法规定"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秦朝时期  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成熟,户籍登记制度也日趋完善,周知民数已成为立国之本。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汉代,户籍至少三年一造(有的学者认为是年年更造),县、道官吏负责对户口的验查和登记,时称"案户比民",简称"案比"。案比的时间在当年仲秋之月(8月)。届时,老百姓必须扶老携幼,前往县府,聚集廷中,待接受主吏的验阅。户籍的载入者主要是20-60岁的男子。为了防止人们为逃避苛役而瞒报、虚报,**还特意制订了临时性的查察措施。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了秦汉时期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黄籍、白籍制,黄籍记载服役年龄的人口,白籍记载**江南的北方人口。东晋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户口流徙严重,为了整理户籍,实行了多次"土断",将北方侨居人口和浮浪人口,统一登入当地户籍,加强对他们的控制,以增加**的财政收入。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实行"输籍定样"制,规定:民始生为黄,4至15岁为小,男子16至20岁为中,21至59岁为丁,60岁为老。唐玄宗时改18至22岁为中,23岁为丁。**每年一造计帐,3年一造户籍。户籍簿一式三份,一份留县,一份送州,一份送户部。编制户籍时,"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乡别为卷,总写三通。其缝皆注某州某县某年籍,州名用州印,县名用县印。"唐代仍实行"案比"制度。唐代人李贤为《后汉书》作注,称汉代的"案比",在唐代叫"貌阅"。敦煌文书唐代籍帐残卷中,关于被登记人的面貌特征和疫疾的情况的记载很多。如某人"右足跛"、"耳下小瘤"等。案比之后,正式造籍,其原则是自生齿以上,人皆著籍。根据北朝西魏大统13年(547年)敦煌地区的计帐文卡看,从黄(1-3岁)、小(4-9岁)到老(60岁以上)、侯(残疾、废疾、笃疾),从家庭成员到奴婢、养子都登记在册。这种户籍格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户口的编造时间间隔也是三年。"三年一**,造户籍、上计帐。每造凡三本,一留县,一送州府,一申省部。"宋代是编造五等丁户簿,重点是评估和确定户等。元代在村社还置有一种鼠尾簿,随时登记户口的变动。  明朝时期  明朝,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下诏,户部籍天下户口,并置户贴。登记的主要内容是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等。为防止假冒、伪造,**将户贴"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贴给于民"。上报方式是地方基层组织将当地户口"取勘明白",汇集后到县,"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总类呈报本部立案,以凭稽考"。清朝基本继承了明代的户口登记制度。最初是三年一编审,后来改为五年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  **时期  **时期先后**了《户籍法》(1931年)和《户口普查法》(1947年),推行国民**制度(1946年),建立了各级户政机构。  以上可知,历史上各王朝对户籍登记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在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新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赋税收入,总是率先对**的户籍进行整顿和制定。如东魏自丧乱之后,"户口失实,徭役不均。"孝静帝下令括户,"得无籍之户六十余万。"明洪武元年初,下令整顿户籍,规定"凡各处漏口、脱口之人,许赴所在官司出首,与免无罪,收籍当差。"户籍的登记上报是**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编辑本段户籍制度的历史发展  户籍管理亦即人口合法居住地的管理,所谓“合法”即**将其编入户口册簿,视为一地正式居民。他们既承担**赋役,又可享受让子女参加科考等权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采用“编户”、“定籍”的办法管理户籍。如建立居民组织: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齐国);建立“春曰书比,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之”的户籍核查统计制度等。  秦统一全国后,形成了严密的户籍管理办法。在理论上,**是户籍的管理者,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仅靠为数不多的地方官员对人口实施具体管理,往往难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因此,秦朝**利用社区组织加强控制,进行什伍编制,“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什伍皆有长”,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无得擅徙”,人口迁居,应请求地方官吏“更籍”。[7]户籍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了。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刘邦委任萧何作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  为了确保户籍管理的实施,秦汉魏晋时期实行乡里制。西汉时,“乡间居民十里为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8]东汉时,“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9]北魏时实行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长;长取乡人强谨者”。[10]为了防止脱籍,**严禁自由迁徙,规定未经乡亭批准、结清赋税,不得迁徙更籍,违者受罚。这样基层组织无形中就有了控制农民迁徙自由的权力。  唐朝实行乡保制,五家为一保,四家为一邻,百户为一里,五百户为一乡。每里置正一人。里长的职责是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伪,催驱赋役。”[11]《唐律疏议·讼律》载:“同伍保内在家有犯,知而不纠者,死罪,徒一年;流罪,杖一百;徒罪,杖七十”。户籍控制更趋严密。  宋朝实行都保制,“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力者一人为保户;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长”。保内设置有**,以书其保内户数姓名。同保中如发生“强盗、**、放火、**、略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同保诸家“知而不告,依律五保法”。[12]元朝实行的是村社制,五十家立为一社。  明朝是里甲制或称保甲制,“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摊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13]明代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持“路引”,“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清朝称为保甲制,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户部》规定:“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数,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就要“捉”去治罪。“户有迁移,随时报明,换给门牌”。摊丁入亩实施后,户籍编审停止,保甲制度越来越得到重视。  **时期,《户籍法》已经推行。1931年和1935年,****又颁布和修订《户籍法》及实施细则。1937年,颁布《保甲条例》,在全国统一建立保甲组织,实行“联保连坐”制。  编制什伍的目的是要被编制者善恶以告。脱漏户口,自占年龄不实,逃离本土不承担田租赋役,属于恶,同伍者事前未加阻止,事后未行告发之责,要连坐,包赔逃户的田租徭役。如汉朝规定:“细民不堪,**远去,中家为之包出,后亡者为先亡者服事。”西晋**规定,举家**,一旦被捉,家长斩首;北周时颁布《刑书要制》,规定“正、长隐五户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隋朝时,《隋书·刑法志》规定,“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亡逃,则坐家质作”;宋唐时期对脱户者同样严惩不贷,主管户籍的官吏也受到牵连;明朝法律规定:“凡民户逃往邻境州县,躲避差役者,杖一百,发还原籍当差。其亲管里长,提调官吏鼓纵及邻境人户隐蔽在己者与罪。”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又颁布榜文:“今后里甲邻人、老人所管人户,务要见丁著业,互相觉察。有出外,要知本人下落,作何生理,干何事务。若是不知下落及日久不回,老人、邻人不行赴官首者,一体迁发充军”。[14]  **通过户籍的整顿和严密的“什伍相保”、“什伍连坐”制度强制百姓,力图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这种政策的确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它的成效是以百姓具备相对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前提的。一旦**和官吏横征暴敛,或遇天灾**,在贫困的煎熬和饥寒的交迫下,任何禁令,都将成为一纸具文。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天津广东会馆的历史背景
    • 2024-05-31 23:35:37
    • 提问者: 未知
    在天津老城厢距离鼓楼仅仅几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沉静、古朴、韵味十足的传统建筑,这就是广东会馆,它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天津...
  • 青岛农商银行的诞生历史背景
    • 2024-05-31 19:06:48
    • 提问者: 未知
    萌芽:2113恢复中规划萌动(1949年—52611951年) 1949年,新**成立的声音如同4102春雷般响彻古老的中1653国大地,**历史迎来了崭新的一页。**信用合作事业在旧时代被压抑的热情开始萌动。1951年3月,全国信用合作汇报会议召开,会议认为:“已经土改的地区,由于生产的恢复,农民逐渐...
  • 喜来登的历史背景情况
    • 2024-05-31 08:05:50
    • 提问者: 未知
    历史背景情况 1887年3月7日,喜来登的创建人欧内斯特-亨德森生于离美国波士顿不远的粟树山镇。亨德森先生1933年开始进入饭店业,喜来登是喜来登旅馆公司最初的两家饭店中一个名字。在1937年他成立喜来登旅馆公司,该饭店公司1939年开始启用喜来登这个统一的名称,直到1957年,即喜来登公司...
  • 九一八的历史背景
    • 2024-05-31 09:43:14
    • 提问者: 未知
    在1927年**北伐以前,中日两国的关系虽然不能和二十一条以前的蜜月时期相比,但也还算平稳。日本没有直接干涉**的军阀混战,而中日间的经济关系迅猛发展。到9·18事变前,日本一直是**的最大贸易伙伴。1921年华盛顿九国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
  •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2024-05-31 02:37:22
    • 提问者: 未知
    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的影响,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商业银行得到长足的发展。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多,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各个银行需要处理的**和清算业务也越来越多,因此,银行的业务出现积压和堆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一个公正的...
  • 以斯拉记第4章的历史背景谁知道?
    • 2024-05-31 23:14:06
    • 提问者: 未知
    (居鲁士、古列、亚哈随鲁、亚达薛西、大利乌)这几位王到底哪个先哪个后?为何第四章5节提到波斯王古列年间,最后提到波斯王大利乌王,而第6节就提到亚哈随鲁王,第7节就...
  • 比尔盖茨的历史背景
    • 2024-05-31 23:36:13
    • 提问者: 未知
    比尔·盖茨(1955----)微司创始人之一、前微软公司**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2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283.7亿美元,在78个**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1,5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
  • 氢动力汽车的背景历史
    • 2024-05-31 11:31:16
    • 提问者: 未知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研究中发现“陶瓷绝热发动机并不能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但美国厂商和相关机构故意虚张声势,诱导日本企业搞陶瓷绝热发动机。日本企业经过数年或十数年的努力后发现,它不能改善发动机的热效率,最终只能放弃。和陶瓷绝热发动机类似,事实上国内此前流行的生物燃料,在...
  • 金色的鱼钩历史背景
    • 2024-05-31 12:17:29
    • 提问者: 未知
    **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根据地向陕甘**根据地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山地的**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二、六...
  • 琅琊榜历史背景?
    • 2024-05-31 15:10:04
    • 提问者: 未知
    仔细看看琅琊榜,其实真的可以划为言情权谋类小说,琅琊榜又不是宰执天下新宋这种历史类,全书不过1个mb,算是中篇小说了。这一类的小说,如果刻意套一个背景,比如康熙...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