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故事情节,试分析阿q的主要性格特点

历经一世尘澜, 陪你一路招摇 2024-06-04 20:10:55
最佳回答
一、卑怯  阿q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徐旭生与鲁迅讨论**人的民族性,结果说**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鲁迅回答他道;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二、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在阿q身上,一般赋予它以自私、保守、自贱与健忘等含义。在所谓社会学的深层意义上,它又被冠之以“自欺欺人”“卑弱”“奴才”等名称,甚至也是类似于“豁达”“不在乎”“看淡一切”等说法的反讽。它因此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标志而广招评论。如: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又如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林毓生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仅只是他的表面特征,而更为基本的特征则是他缺乏内在的自我……如果我们把阿q通过社会所获得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因素,也包括进去作为他的本性的部分,那么,阿q便可以称为几乎全靠本能生活和行为的动物了。”(《**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21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这种精神胜利法**人发明得很早,后来与异族周旋失败,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即使现在我们南斯拉夫大的大使官被美国人炸了、战斗机在祖国南海上空被美国飞机撞废,国人怎样?还不是嚎叫几声、美国人出来个道歉就算了事,国人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就是阿q劣根在国人身上烙下印记。  三、善于投机  阿q本来痛恨**。等到辛亥**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阿q看得眼热,也想做起**党来了。但阿q**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华盖集•忽然想到》那一条道:“**人都是伶俐人,也都明白**虽完,自己决不会吃苦的;因为都变出合式的态度来……这流人是永远胜利的,大约也将永远存在。在**唯有他们最适于生存,而他们生存的时候,**便永远免不了反复着先前的命运。”善于投机似乎成为**民族劣根性之一。  四、夸大狂与自尊癖  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人以前动不动自称其国为数千年的文明之邦、地大物物博,自己是轩辕华胄,神明贵种,视西洋人为野蛮民族,毫无文化可言。及屡遭挫败,则又说西洋人所恃的不过船坚炮利而已,所有的不过声光化电而已,谈到礼教伦常则何能及我们万分之一?甚至于饱受西洋教育的辜鸿铭还说**人随地吐痰和娶妾制度是一种精神文明。这何异于阿q将自己头上的癞头疮疤当做高尚光荣的符号,当别人嘲笑他时就说“你还不配……”呢?  阿q的种种劣性都有其培育生长的土地。活在清朝末年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还占统治地位时期,他赤贫如洗,没有财产、没有职业,连个家也没有,寄住在土谷祠。他经常受到赵太爷、假洋鬼子的打击、**和周围平常人的嘲弄,对这些他都以“精神胜利法”一笑了之。由于他在**上承受着沉重的压迫,经济上遭受着残酷的剥削,精神上蒙受着长期的毒害,人格上忍受着种种屈辱,所以他有自发的**要求,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也有自私、陕隘、封建、保守等落后思想。自发的**要求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在阿q身上始终是矛盾着的,他是这种矛盾性格的统一体是旧**主义**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缩影。了解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后,阿q给人们留深刻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阿q这个形象令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心理表现的对付方法,那便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便是阿q令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  二、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更是痴心梦想,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最根本的需要啊!但在那个社会,这只能是阿q的美梦而已。这就使阿q愈发人不像人。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调戏妇女。  三、阿q这个形象又是辛亥**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分析内容中再细致阐述。  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目难忘的辛亥**前后不觉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  现在我们从内容和情节的发展以及写作技巧上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小说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  在第二章时,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断,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经济地位,到处打短工的流浪雇农,是社会中被压迫、被污辱的最底层的人。接着连续写他的四个生活片断。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在精神上独不崇奉赵、钱两家,进过几回城,又讥笑未庄人的“不见世面”,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点;“癞疮疤”的故事,写他被欺辱时由打人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押牌宝”事件,写他被欺辱后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而进行自我摧残。以上便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构成部分之一。第三章,接第一章的情节,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反而因此“得意了许多年”,原因就在于**人从来如此,他们景仰**,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这一章写了三个生活片断。竟然败在王胡手下,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三个片断,刻画了阿q畏强凌弱的性格;阿q与王胡比丑,说明他无聊到了极点;憎恶假洋鬼子,则表现他排斥异端;“赶紧抽紧筋骨”等待挨打,显出十足的奴性;调戏尼姑,更表现阿q对女性态度上的肮脏灵魂。  第三章接第一章的情节,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反而因此“得意了许多年”,原因就在于**人从来如此,他们景仰**,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这一章写了三个生活片断。竟然败在王胡手下,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三个片断,刻画了阿q畏强凌弱的性格;阿q与王胡比丑,说明他无聊到了极点;憎恶假洋鬼子,则表现他排斥异端;“赶紧抽紧筋骨”等待挨打,显出十足的奴性;调戏尼姑,更表现阿q对女性态度上的肮脏灵魂。  第四章,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作者在叙述中把阿q的永远得意归究于“**精神文明冠于全球”,指明了他的思想是受了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这是阿q严格遵循“男女之大防”和排斥异端的思想根源。而强调阿q的“样样合于圣经贤传”,以及他要找女人是唯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说明阿q全身浸润了封建思想的毒素,满脑子都是封建思想道德。而他去拧女人大腿,说“诛心话”“掷一块小石头”,留心想“引诱野男人的女人”,又说明他前面的思想是虚伪而可憎的。年近三十的阿q要求恋爱是正当的,但他的要求却触犯了封建礼教,因而遭到赵太爷父子的凶残**,他不仅挨打,而且连可怜的一点点家当也被榨取干净,断绝了活路。这一章,写了阿q的可憎,更写了他的可怜,也写了统治者**人民的残暴。到此,情节发展又深入了一步。  第五章,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恋爱”既成“悲剧”,阿q接下来遇到了“生计问题”。这一章写了三个生活片断。阿q感到“世上有些古怪”,做工被老主顾拒之门外而意识到生路被断绝。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断他生路的是赵太爷之流,而误以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谋了他的饭碗去”,便发生了“**”。这既表现了阿q的畏强凌弱的性格,又说明阿q的不觉悟已经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无路可走的阿q去静修庵偷萝卜,是情节的必然发展。他视小尼姑如草芥,对老尼姑耍无赖,亦是他畏强凌弱无赖霸道的表现。自己的不争气不觉悟,统治阶级的**,必然使他走上行窃之路。  第六章,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经过。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后,受到人们的“敬畏”,不过因为他在城里给白举人家里帮过忙,手里有现钱,有些便宜货,还知道城里一些见闻。因此,掌柜、酒客、路人都对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对阿q也“肃然”,妇女对有劣迹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动赶着要买他的东西。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然而,当阿q的底细被披露出来后,人们又由对他的“敬而远之”到“斯亦不足畏也矣”,更说明了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不由得使人发问,这样的国民,不改造行吗?阿q的又一次走投无路成为必然。在阿q身上,除这精神胜利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愚昧的表现。譬如他对女人的那种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蔑视,譬如他那种到更弱者身上去发泄恼恨的劣习,挨了假洋鬼子的打,却去调戏小尼姑,等等。如果说小说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集中刻画,已经证明了鲁迅是要借阿q来刻画国人的灵魂,那么阿q身上的其他这些形形**的精神病态,就更进一步证明,鲁迅的确是完成了他的创作意图,把阿q写成了整个民族精神病态的典型。他的精神状态具有非常大的代表性,**历史上遗传下来的种种奴隶意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半殖民地化而产生的许多畸形心理,都在阿q身上得到了生动而又透彻的表现。难怪《阿q正传》一出版,社会上就有不少人惴惴不安,以为鲁迅是在专门讽刺他。这种强烈的反应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小说成功的原因。正因为鲁迅把我们国人的病态灵魂如此深刻地勾勒了出来,只要这病态尚未根除,《阿q正传》就仍然能强有力地震撼读者。  鲁迅写阿q,当然是为了刻画民族的精神病态。但是,他把阿q和整个未庄放在辛亥**前后这样一个时间背景下来描写,就使未庄的变迁和阿q的遭遇给予另一方面的意义,那就是以一种概括的方式表现出辛亥**的实际情形。这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价值所在,但由于在当时的文坛上,还没有人能以这样透彻的笔力描绘出辛亥**的严酷真实,因此,《阿q正传》的这一部分也就还是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  现在我们从阿q投身**的全程来看阿q的性格特征。  阿q的**要求是模糊而幼雅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他改变长期屈辱地位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夹杂着许多落后的意识和营私利已的思想,他的**甚至达到敌我不分的严重地步。阿q这种芜杂而落后的思想,注定了他“投降**党”的失败。  但阿q投身**的历程却从客观反映上揭示了辛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使阿q误解**;屈辱的地位和悲惨的处境不能不使阿q本能地倾向**,说来似乎并不光彩的“偷儿”行径,其实就是阿q的初步**行动!当阿q发现**使举人老爷恐惧万分,未庄一群鸟男女惊慌失措时,便深感“快意”,于是“神往”**,判定“**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党了。”  在第七章中,写辛亥**到来时各阶层对**的态度,突出了阿q的**要求。投机“**”: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时,辛亥**的暴风雨来了。城里的“举人老爷”视**如洪水猛兽,他要逃难了。未庄的“一群鸟男女”惊恐万状,误传**军是为崇祯报仇的**。阿q则最具有代表性,由于他的思想深处的保守心理,使他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所以起先对**“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也好罢”,产生了“便是我,也要投降**党”的要求,因此他高喊“**了,**了”,表达了他**的愿望。但他所理解的**实质是什么呢?“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这样的**怎么能够成功?小说以形象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辛亥**失败的根源。再看阿q的对立面,赵太爷父子在**到来时吓得六神无主,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这时候的赵太爷和阿q俨然换了一个位置。还是年轻一辈诡计多,赵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约**,革掉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还顺手抄走了一个宣德炉。这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混迹于**中的假**现象。  而第八章,写到辛亥**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像一阵风一扫而过,并没有到达未庄,人心日见安定。政权落到投机钻营者手中。变化最大的不过是掀起了盘辫的风潮。赵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银桃子”的**党,未庄的政权仍在这些从前的压迫者手中。阿q要投**党,结果误投假洋鬼子门下不成,被“哭丧棒”赶出门。他被剥夺了**的权利。同时写赵家遭抢,这就预示着阿q的悲剧命运就要到来。赵家遭抢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这体现了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阿q就是作为**嫌疑犯而被捕的。谁告了他的状呢?就是戴“银桃子”的自称**党的赵秀才。压迫阿q的是赵秀才之流,不准阿q**的是赵秀才,最后捕他、审他、处决他的还是这个戴着“银桃子”的“**党”人。阿q要求**而不可得,**后反而被枪毙,他成了**的牺牲品(在第九章,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一章里,还提到城里依然如故,掌权的还是原班人马,举人还在追究陈年老租,依然游街示众,依然看客如云,只是审问的跪改为站,处决的砍头改为枪毙。小说显示,辛亥**后的**社会,仍然是一团漆黑;辛亥**后的**人,依然是那样麻木。  宗上所述,阿q参加**的全部过程,形象地说明了辛亥**同农民的关系:**不关心农民,农民不理解**,像阿q这样的农民虽有自发**的要求,在**党深入农村之前,也只能以这种自私落后的思想理解**,而只能受“精神胜利法“的支配而不自觉。正是由于受“精神胜利法”的支配,阿q不能从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总是以幻想的胜利来安慰自己,来掩盖屈辱和失败。结果**果实被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保存自己的地主阶级所窃取,真正欢迎**的阿q不可避免地遭到悲惨的结局。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阿q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有**的要求和可能,但是他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局限性。客观上揭示了辛亥**的历史教训。  现探讨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意图主要有两点: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而阿q这一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提醒大家:**的任何**必须注意解决亿万贫苦农民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写阿q倾向**的本能,显然是提醒**者:广大农民是有**要求的,决不应该视而不见这支力量。归纳起来,这篇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的看法,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热切的爱国之心。  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阿q精神”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与时俱进,可以说今天“阿q精神”同样成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是阿q,但是每个人都可能有过“阿q精神”。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譬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怒气发泄了,心理平衡了,不再感到痛苦了。假如他不骂那一声,而是把怒气闷在心中,那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阿q若不是“闹**”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  我们仔细想想“阿q精神”其实并非**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听说,如美国**林肯一次,有位议员当众羞辱了林肯,他回家后,气得饭也吃不下,于是摊开信纸,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工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大觉。第二天一早,林肯部下要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解释。“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 这不是十分典型的“阿q精神”吗?美国**如此,市民亦不例外,有位名叫约翰的公民,深夜接到一个不相识女人的电话。那女人对他说,“丈夫有了外遇,不体贴她,经常整夜不归。她感到很苦恼。约翰问:“你为什么不和他离婚?”那女人回答:“我舍不得离开他,希望他能回心转意。”“那你为什么跟我说?我又不认识你。”“我就是要让不认识的人听我倾诉苦衷,熟人听了反而会惹麻烦。说完了我心里就舒坦了。”因此,近年美国兴起了“诉苦电话”,让那些心中有苦没处说的“美国阿q”们有个发泄感情的地方。据说,“诉苦电话”生意兴隆,赚了不少美钞。  又如日本人,他们不但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连运用“阿q精神”也别有新招。以上说的“阿q精神”仅仅用在消除心中怒气求得心理平衡这个层次上面,而日本人却棋高一筹,他们“变废为宝”,用“阿q精神”来推动生产,提高工效,这就让其他**望尘莫及了。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如工厂的工人和厂长,机关的职员和董事长。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只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压抑。如果不及时将“压抑”释放出来,将会产生负效应,甚至破坏作用,不利于工作或生产,激化上下级矛盾。于是,头脑精明的厂长和董事长便想出一着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大小高矮面部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把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你上司的模具拳打脚踢,大声怒骂,将你的怨气、怒气统统爆发出来。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有家工厂作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真是受益匪浅。  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在新的时代“阿q精神”并非都是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做出失去理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放火或者**之类的偏激行为。如今,“阿q精神”已经走出了**国界,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再“孤芳自赏”了。我们对“阿q精神”这一宝贵的“国有资产”,应当好好利用和开发,使其在治疗心理疾病,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方面,充分地发挥它的潜能。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私、愚昧、封建、保守而又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和对敌善于健忘的阿q形象。  《阿q正传》里的阿q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提供两例供参考:  一、读《阿q正传》——阿q形象的具体分析 (雪 莲)  读了《阿q正传》,阿q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阿q这个形象是令人笑中带泪、令人既同情又痛恨的形象。同时,它又是辛亥**前后广大被压迫、落后、不觉悟的农民的缩影。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阿q这个形象令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心理表现的对付方法,那便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便是阿q令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且让我们看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何物:它包括盲目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麻林健忘等。它是精神**,是**人民族劣根性的具体概括,是整个封建文化的产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阿q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给予“精神胜利法”以具体、生动的阐释的。如文中所讲,“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放在他眼里……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这,便是阿q盲目自大的表现。一个连老婆也没有的短工居然以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儿子,而且比他们未庄的赵太爷、钱太爷还阔,这是多么逗人发笑。而当阿q被人打怕了,为免受皮肉之苦,竟自认为“虫豸”,如此自轻自贱,怎能不令人为他感到悲哀!还有就是当阿q被别人打了之后,往往以“儿子打老子”而**,甚至被别人抢走了他**赢的钱后自打嘴巴却认为是打了别人,便怒气全消,安然入睡;阿q欺侮比他弱小的小d却被钱太爷的大儿子用棍子凿打他的头时不敢还手,甚至连逃也不敢逃;因向吴妈“求婚”而吓得吴妈又哭又闹,但阿q却转向即忘,甚至跑去看热闹……所有阿q的这些“精神胜利法”的作为,都令人在发笑之后感到难过、气愤,继而陷入深思。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精神弱点,也是他的主要特征。  二、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更是痴心梦想,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最根本的需要啊!但在那个社会,这只能是阿q的美梦而已。这就使阿q愈发人不像人。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调戏妇女。  三、阿q这个形象又是辛亥**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之所以说阿q被压迫,不仅因为经济上深受赵太爷等权势者的剥削,以致一无所有,而且**上也深受压迫:不准姓赵、不准恋爱,不准**。“姓氏”是任何人都有权拥有的,但在阿q身上,姓氏却是模糊而不可以如他所愿的,否则就要挨打,而且确实因他姓赵被赵太爷打了一顿。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又令人气愤的现象。而恋爱,则是人的生理、感情需要,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对阿q而言,“恋爱”同样是奢侈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见,那个社会对阿q这类人的压迫是何等的深!而当阿q从城里回来后竟唾沫纷飞、手舞足蹈地描述他所见的**者被杀的情景。阿q根本就没想到:这些**者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解除他们这些人的苦难吗?还不是想**旧的罪恶社会,让阿q这类人过上正常的、幸福的生活吗?不但如此,他竟还对**者的被杀感到快乐,并作为独特的新闻成为他到处夸口的资本。可见,阿q的麻木、不觉悟到了何等地步!  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目难忘的辛亥**前后不觉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  《阿q正传》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q,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见“有关资料”中的《论阿q的性格系统》)。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阿q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难道不是运气成就了《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吗?
    • 2024-06-04 12:52:32
    • 提问者: 未知
    《阿甘正传》的理念其实非常道家:顺流而下,随遇而安。这样的理念在讲究主角主动的好莱坞叙事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全片里阿甘这...开的捕虾生意大赚一笔,并投资苹果公司。...
  • 阿特曼z-score模型的阿特曼z-score模型案例分析
    • 2024-06-04 03:12:00
    • 提问者: 未知
    鉴于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在计算股权市价总值时采用的是每股股价与社会公众股股份数相乘的办法....0.076-o.56l0.133st通科(600862)0.9631.8721.764s*st四环(000605)-...
  • 《阿甘正传》中阿甘小时候为什么要戴腿撑?
    • 2024-06-04 06:07:33
    • 提问者: 未知
    他小时候有运动障碍,不是腿有病,是背部脊椎有问题,戴腿撑是为了把背拉直,长大了以后脊椎发育好了就可以摘掉了。但后来在一帮欺负他的人的刺激下,跑着跑着就跑好了.
  • 《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 2024-06-04 00:25:50
    • 提问者: 未知
    跑过30年美国史,他让阿甘哲学成为醒世良方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1995年,好莱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23534坞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学生罗伯特泽米基,在...
  • 《阿甘正传》中有哪些典故?
    • 2024-06-04 02:51:22
    • 提问者: 未知
    影人: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加里·西尼斯/麦凯尔泰·威廉逊/迈克尔·康纳·亨弗里斯/...电影的制片方是派拉蒙,派拉蒙有个股东叫做维亚康姆,...
  • 洛克菲洛与阿基勃特的故事
    • 2024-06-04 22:11:57
    • 提问者: 未知
    阿基勃特准公司任董事长。阿基勃特出身贫寒,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后,特别热爱这个企业和工作。每次出差住旅馆,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总是加上括弧写上“标准石油每桶四美元”,书信、收据也不例外。后来洛克菲勒得知后非常感动他爱岗爱企业。洛克菲勒退位后,直接任命阿基勃特为公司ceo。
  • 鲁迅的阿q正传文章主旨是什么?急~~~
    • 2024-06-04 09:56:59
    • 提问者: 未知
    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我们国人的灵魂”。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在辛亥**中的贫苦农民,这说明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同他关心**,关心农民对**的态度以及**给农民带来的利益等种种问题间的一致性。 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在...
  •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清楚点的)电子版 给我一份 谢谢 q q 491 36 148
    • 2024-06-04 22:42:59
    • 提问者: 未知
    去淘宝或是当当网里买 很便宜,十几块钱就可以买到 电子版本的基本发过去,也不会看的 经验之谈
  • q币如何换q点?
    • 2024-06-04 15:25:34
    • 提问者: 未知
    您可以登录腾讯充值中心。追问: 我试了的 显示是 操作失败!失败原因:您q点帐户尚未开户,请先充值 应该是美冲入qb得关系吧、你充值qb了吗?...希望楼主给分,我要下了 下面是详细的说明自己可以看...
  • 仙剑奇侠传2的故事情节
    • 2024-06-04 04:44:36
    • 提问者: 未知
    我想知道仙剑奇侠传2里的故事情节里面出现的重要人物都介绍一下还有里面主角的来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各位主角何去何从?最好能较详细的讲一讲本来是想多给分的可是我现在全部就只....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