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如何赶高拱下台的?

Phot Me 2024-05-28 13:14:36
最佳回答
嘉靖四年(1525年)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的一位秀才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据说这名男婴诞生前其曾祖父做了这样一个梦:月亮落在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其曾祖父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张白圭少年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12岁时张白圭自信满满地报名参加了在荆州府举行的科举考试的资格考试——童试,并顺利地考中了秀才。据说在张白圭报名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荆州府知府(官名,相当于现今的一个地级市的市长)李士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天帝给了李士翱一枚玉印,而且天帝还吩咐把这枚玉印转交给一个小孩子。第二天李士翱给这次考试的考生们点名的时候第一个点到名的就是12岁的张白圭。李士翱仔细一想恰好与梦境吻合——张白圭的名字里的白圭二字指的就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手里拿的玉器。因此李士翱对张白圭就格外关注了。实际上李士翱非常看好张白圭的才能。作为证明的是:李士翱嘱咐张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且他亲自为张白圭改名为张居正。**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张居正就这样出炉了!12岁就中了秀才的神童张居正在一年后又参加了乡试,在他参考之前结识了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璘。顾璘自身的科考水平很牛气——他在21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可以说是一身才气。张居正在日后的回忆中提到:顾璘与张居正会面之后前者很快就认定后者为国士(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物)并对后者以朋友称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张居正考完这次乡试后发现自己落榜了。而这次落榜居然就是顾璘的一手策划、竭力运作导致的结果!原来在乡试的阅卷过程中考官们以及监督阅卷过程的官员是一致看好张居正的试卷,认为应该按程序办事,录取张居正为举人。虽然顾璘也知道人心所向,他却自有主意并付诸实行:内定张居正落榜。顾璘有他自己的一套说法:张居正此时只有13岁啊!如果让13岁的青少年轻易地考中举人,中举的青少年就会骄傲自满,还会打消上进的志气。因此要让张居正不被录取,使张居正多受一些挫折和磨难,等到张居正更加老练,将来的发展更加不可限量。然而无论顾璘给自己的行为进行如何解释都无法改变他幕后操作的事实,这本身就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况且他如何断定如果让张居正考中举人就一定会骄傲自满,就算张居正中举后骄傲自满的话也有后面的会试、殿试等着咧,难道张居正的人生会一路顺风顺水,就一点挫折没有。退一万步讲:就算张居正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那么挫折教育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人生难以一直顺风顺水,所以才要通过挫折教育以提升抗压能力,如果明明能较为顺利地完成一件事,傻子才会去多找麻烦不是吗?无论如何顾璘的想法就有这么奇葩,结果他愣是把张居正的前程多耽误了三年。三年后张居正又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恰巧在考试后张居正与顾璘再度相见,顾璘把自己身上佩戴的犀带(象征权贵身份的高级腰带)赠送给张居正并对张居正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材的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我竟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错误了。”随后顾璘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从顾璘对耽误张居正三年而表示后悔的话语里,能够看出顾璘自认为之前的做法有欠妥当。倒是张居正反而对顾璘十分感谢——其实这种感谢背后大有深意:以张居正的聪明不可能不知道以自己一介平民的身份如果和身为朝廷命官的顾璘发生争执那就不是耽误三年的事了,可能直接这辈子就没出头之日了。从张居正的早年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小就有理想有抱负的心怀高远之人,同时他并不是一个一根筋的人,在面对阻力时他是知道如何迂回变通的。不能不说这些早年经历对张居正的成长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此时只有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初出茅庐的他和其他所有大明官员一样先必须想方设法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倾轧中站稳脚跟。张居正入选庶吉士之时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初为了加强君主**,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夺得首辅之后被严嵩进谗而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对朝廷的****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的主张。而这些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开始游山玩水。在这三年中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使他发现了新的问题,他在《荆州府题名记》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回翰林院供职。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裕邸期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高拱下台后张居正掌翰林院事。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入阁以后的张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骚扰沿海,民不聊生。此外内阁内部的**斗争日益白热化。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致仕。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作为徐阶弟子的张居正其实和高拱也是老熟人了。那么高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张居正的父亲只是一个秀才,并未入朝为官,因此张居正自称“家世贫贱”;相比之下高拱则出身官宦世家:高拱的祖父、父亲、兄长皆曾在朝为官,而他本人在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务。高拱和张居正所身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衰退的时期——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历经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大明王朝的声威一度远播东非,印度洋几乎成为了大明战舰和商船可以自由通航的内海。然而到了明英宗时期以土木堡之变为转折大明**由盛转衰:在这场变故中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虏,也先还进一步南下攻打北京,幸亏明朝另一位救时宰相于谦(不是说相声那位)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才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尽管大明战胜了瓦剌,但再也无法恢复永乐、仁宣时期的辉煌了:瓦剌、鞑靼、女真、**、缅甸先后侵犯大明边疆,与此同时在欧亚**的另一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殖**义**已纷纷不远万里来到亚洲——这是大明王朝所面对的外患;与此同时内忧也异常严重:朝廷党争、宦官弄权、财政紊乱、军备废弛、吏治**、漕运废阻......这时真正忧国忧民之士都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对**为了命运的思考,而高拱和张居正恰恰就是这其中的两位思考者,事实上在张居正的改革启动之前高拱已开始对明王朝的旧制进行改革。其实在供职国子监时高拱和张居正一度成为朋友,改革成为两人的共识,甚至我们可以从后来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中也能见到一些高拱主政时期的政策影子。高拱这个人在当时的明朝官场绝对是一个另类人物——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官场处于一种几乎无官不贪的体制性贪腐状态,甚至包括后来张居正在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结果查抄出银两、地契巨万,这也证明了张居正生前的确是存在经济问题的。另外一个说明当时官场贪腐严重的例子是胡宗宪:一说起抗倭可能最先被人想到的就是戚继光了吧——他曾在抗倭战争中创造过”零伤亡“的记录,被饱受**肆虐的东南沿海百姓称为“戚老虎”、“戚我爷”。可能有的朋友还会想起俞大猷——在东南抗倭前线他和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戚继光和俞大猷作为武将是战斗在抗倭第一线的伟大英雄,可问题是当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时是谁在为他们供应军资粮草?是谁在后方排兵布阵调度指挥?想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就能知道在戚继光、俞大猷身后有一位一直默默支持抗倭斗争的幕后人物,这个人就是胡宗宪。胡宗宪曾总制东南七省军务,全面领导东南七省的抗倭事宜。然而就是这个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不过客观而言:胡宗宪**所得也并非全用于自己的个人享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他用来打点上下关系以换取他们对抗倭斗争的支持;可另一方面胡宗宪生活奢侈也实有其事,这意味着他的**所得除了用来打点关系之下其中也有相当部分被他自己中饱私囊了。总体而言:胡宗宪**更多是被当时朝廷整体的**作风逼出来的,他自己私自截留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对他的政敌而言:只要你有这样的行为,那么你自己私自截留了多少就不重要了。由此可见即使是像胡宗宪、张居正这种有志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之人在当时的体制性贪腐状态下也难以独善其身,毕竟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需要钱去打通上下关节。然而高拱却始终秉持“相天下者无己”的理念,对当时满朝上下几乎无官不贪的现象深恶痛绝,同时他也极端鄙视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因循守旧之风,坚持以改革的形式打造明王朝的中兴局面。高拱绝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家——只要他认为于国于民有利之事就一定回去做,哪怕为此冒着得罪人的风行,哪怕为此担上破坏祖制的骂名,他也仍将义无反顾。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高拱却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苟出乎义,则利皆义也;苟出乎利,则义皆利”。这句话如果翻译成我们今天的大白话其实和现代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说是一个概念:逐利之心并不可耻,恰恰相反逐利之心会推动社会进步。只要摆正利和义的关系,在逐利之时不以损害他人为代价,那么言利就是正确的。由此可见高拱并不是读书读傻了的只会摆出一副大义凌然姿态的老学究,他对人性是由清醒的意识的,他对民生疾苦也是有充分了解的。正因为考虑到当时贪腐横行的**机器对老百姓的剥削程度,所以高拱力主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事实上日后张居正所推行的官员考成制度在高拱主政时期已初见端倪。然而裁员这种事向来是得罪人的,毕竟这可是直接砸人家饭碗的事,能不招人记恨吗?我刚才说高拱不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老学究是从他的思想理念而言的——他的思想理念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切实致力于国计民生的。然而如果从混官场的角度来看:高拱就是一个不知迂回变通的老愤青。事实上在**皇权年代官场上是有一套人人遵守的**的,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肮脏内幕,然而高拱也许是真不知道这套**,也许他知道却不屑于与人同流合污,总之他是把当时的明朝官场几乎上上下下得罪了一遍。按说他这样的人不该坐到宰辅的高位之上,可因缘巧合的是:他在嘉靖年间曾身为裕王的老师,而裕王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隆庆皇帝对自己这位老师一向敬重,所以刚一登基就把高拱扶上了高位。高拱在宰辅的位置上还是做出了成绩的:他力排众议与对明朝威胁最大的鞑靼右翼部落大臣和平互市,从而使之前双方持续不断的战争得以终止,以致于《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评价此举“为大明、也为大清开二百年之太平!”高拱十分重视理财,以致于在他主政一年多后明朝的岁入比徐阶当政时期增长了53%,而支出则减少了42%,而高拱使岁入增加的办法不是通过搜刮百姓,而是通过召集流民开垦荒田、开放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互市贸易以及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等措施实现的,至于削减支出的办法正是上文所说的精简机构。高拱还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官员:在他主政后的两年内先后制服了辽东女真势力、云贵的叛乱土司、招抚了广东的山贼海盗。广西古田壮族人韦银豹据寨反明,朝廷三番五次派兵征讨均一无所获,高拱推荐殷正茂为总督往剿,终于制服了这股反明势力。高拱在做出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脾气也越来越大,与其他官员的矛盾也悄然滋长着。本来张居正在和高拱一同在国子监共事之时关系还是不错的,可即使暂时二人之间也始终存在一个心结——张居正是徐阶一手提拔起来的,而徐阶和高拱恰恰是**对手。嘉靖皇帝去世时当时的朝廷首辅徐阶只召自己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嘉靖遗诏,而并未通知已是阁臣的对手高拱,事后高拱认为张居正起草的遗诏明显偏袒徐阶,这件事成为了二人结怨之始。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隆庆皇帝朱载垕病危之际确立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表面上看: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同为顾命大臣,然而一贯强势的高拱显然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高拱也有自己的缺陷——他在朝中树敌过多,完全是因为隆庆皇帝的充分信任才得以身居高位。如今隆庆皇帝已死,盼着高拱出事的人可不在少数。这时张居正敏锐地意识到:隆庆皇帝死后继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不过是个年方十岁的小孩,因此权力已实际转移到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手中,而李太后的态度将决定三位顾命大臣的命运。高拱深得隆庆皇帝信任并不代表他同样被李太后信任,如果张居正想取代高拱成为朝廷的核心人物,那么就必须争取李太后的支持。正在张居正思考争取李太后的方法时高拱的一个举动给张居正送来了一位盟友——高拱计划发动百僚驱逐冯保。冯保是何许人也?从嘉靖年间他就开始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起冯保开始提督东厂并兼管御马监。这个冯保可是深得小皇帝朱翊钧信任,以致于朱翊钧从不对冯保直呼其名,而是称其为“大伴”。本来在明代的太监系统中权势最为显赫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自然对这个位置也是极为眼馋的,事实上隆庆元年冯保的资历本来就够格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了,然而高拱却向隆庆皇帝推荐了陈洪。对此心有不甘的冯保也拿隆庆皇帝敬爱的高老师毫无办法,如今到了万历年间冯保寻思着自己的机会该到了,没承想别说升职了,如今居然有可能被高拱赶出宫去,这下冯保可坐不住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和冯保很自然地结成同盟:一个要内阁首辅的位置,一个要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当然这是一个秘密同盟。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正是这句话被张居正抓住了把柄,于是他把这句话告诉了冯保并让冯保将这句话改成“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说给李太后和陈太后(隆庆皇帝的皇后是陈氏,李氏因为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所以并立为两宫太后)。李太后和陈太后一听这话哪还受得了,于是在两宫太后的授意之下当年六月十六日的早朝成为了群臣对高拱的批斗大会——内阁、五府、六部纷纷指责高拱擅权无君。同时两宫太后又颁下旨意:“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正是这道旨意宣判了高拱**生命的死刑。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如何看待二手玫瑰在纪念beyond演出时被观众高声驱赶下台?
    • 2024-05-28 21:13:19
    • 提问者: 未知
    当年牵头的这位李国庆同学,就是当当网的ceo。嗯,就是那个海航用75亿收购了的当当网。情况如此,搞摇滚的当然也就不是普通阶层的孩子,崔健、何勇、窦唯、张炬都是演艺...
  • 茅台不断创新高,其他个股不断下跌,a股为何如此不正常?
    • 2024-05-28 03:07:01
    • 提问者: 未知
    自家的股票还没怎么上涨,立刻减持走人。年年亏损,毫无方向感,什么...没人卡脖子,还有大股东**走人、信息披露等问题,防不胜防,这就是茅台长红,其它股不断下跌原因。
  • 如何知道一张音乐cd是不是正版?
    • 2024-05-28 14:42:45
    • 提问者: 未知
    由下图可知,该版本的分销是有唱片公司spv gmbh进行的,而唱片的授权则来自唱片公司prime music,而非该版本的唱片的发行方c&c...14 浏览4155 2018-06-18 怎么辨别正版cd唱片?...
  • 麦当**名“金拱门”的真正原因?
    • 2024-05-28 01:28:25
    • 提问者: 未知
    据查,工商信息数据显示,今年8月24日,麦当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93133劳(**)有限公司的投资者名称从“麦当劳**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金拱门**管理有限公司”。10月12日,公司名称也已变更为“金拱门(**)有限公司”。就是这么金光闪闪自带一股...
  • 小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营养不良,该如何追赶上正常标准?
    • 2024-05-28 17:50:58
    • 提问者: 未知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妈妈们遇到宝宝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也不要过度担心、焦虑。可以多做一些…
  • 对张居正的评价
    • 2024-05-28 04:17:07
    • 提问者: 未知
    1、梁启超:明代唯一的大**家。2、**:王安石以后最大的**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3、黄仁宇:世间已无张居正。4、熊十力: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识远见,灼然于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于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
  • 想问一下如何判断配兹**是否正规?
    • 2024-05-28 12:55:47
    • 提问者: 未知
    因为之前有个妹妹联系我。几个月下来我看收益还可以,比我自己买强多了,就打算试试。但是百度下来负面消…
  • 张居正是如何当上首辅的?
    • 2024-05-28 14:58:39
    • 提问者: 未知
    不久,张居正升右春坊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后又经推荐以副总裁主持修《承天大志》,他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即脱稿。...② 高拱:《作养相才》,见《皇明经世文编》卷三○二。...
  • 港澳台居民如何查询社保?
    • 2024-05-28 09:35:34
    • 提问者: 未知
    港澳台居民如何查询社保?社部发布《******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将两类港澳台人员纳入适用范围,在内:-港澳台,社保,查询,居民
  • 张居正与王阳明什么关系?
    • 2024-05-28 02:34:13
    • 提问者: 未知
    王阳明是心学祖师,也就是心学是他发明的.张居正是万历前10年的宰相,伟大的**家和改革家,他是王的旁支弟子.心学主张掌握规律,然后想到就要做,所以王没带过兵,第一次带兵就把一叛乱藩王给打败了,当然他还做过很多出奇的事,比如有说他是武术高手的等等.其实不知道王是不是只有在相对低层才做的出这么好的成绩,因为他龙场悟道就40出头了,如果朝中有人或者皇帝赏识的话,王的**成就绝对应不比张低.张居正为明朝可...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