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一生意义

MrWang 2024-06-05 15:38:41
最佳回答
一、三分天下之策并非孔明创见。  在三国时代,提出分地而治的观念者,不只孔明一人。鲁肃的榻上对,也是其中代表。但是,鲁肃所提出的对策,与孔明所提出隆中对,在层次及诉求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当时公孙瓒也很天才地固守本城,堆积存粮财宝,打算闭关闭到天下底定为止,这也算是分天下的政策吗?  鲁肃的三分之策,是先建议孙权与曹操极长江坚战,战败才退守江东,划地称王。在这个蓝图里,「二分」优先,「三分」为退守之策。  孔明的三分之策,则是只有三分,没有退路。  而且当时刘备是贫无立锥之地,要执行孔明的三分之策,得有过人胆识。  一种战略思想的诞生,必与时代有密切的结合,不见得是一个人、在独立的情境下,所能产生的。同样的构想由不同的人提出,是很常见的事。「分天下」与「效忠汉室」是当时的两种思潮,除了孔明与鲁肃之外,提出三国之论者必定还有其人,但是一样的「三分天下」理论,谁能执行它、谁能看出执行时的困难,这都是要考虑在内的。  鲁肃提出过「类似」三分天下之论(其实周瑜、程昱、贾诩都有这种分天下的认知,都没有孔明完整,所以版权还是归孔明。),但是并没有执行;有赖孔明扶起一无所有的刘备,再推动鲁肃。,曹操的入侵才逼得两家团结起来。但是孙刘的鼎立基础不一样,也因此孕酿了孙刘两家的争夺荆州之战。  贾诩、程昱在赤壁之战前,便已警告曹操应该先巩固荆州,再徐图东进,便是一个由根本上断绝刘备生路的做法。  因此虽有三分之论,实行起来还是危机重重。  危机一:吴国的「竟长江所及」政策能与曹操分庭抗礼,划分南北朝;  危机二:荆州被曹操占夺导致刘备失去鼎足条件;  危机三:贾诩和程昱之建言。  是孔明排除万难,重夺荆州;加上两个危机没有实现,才落实了三分。  孔明除了眼光清析之外,更有实行力。孔明的贡献,与其说是「提出隆中对」,不如说是「实际地推行它」。说到孔明就会先提到隆中对,就是因为三分的历史新局之中,他是引导历史的「主要」(不是唯一)人谋因素。  二、于领土拓展上并无辉煌的表现。  鲁肃的鼎立政策,奠基于「竟长江所极」以拒曹操,若发展不利,则退而求其次,鼎立江东。  而诸葛亮的鼎立政策,则是要先有鼎立,刘备才能生存。  这里就要提到刘备的立足点是如何产生的。  刘备没有土地,如何鼎立?当时孙权表面上被孔明说得答应联合抗曹,其实真正的用意,不是鼎立,而是多一支刘备军,送他们去前线当炮灰的。  刘备有多少军力可以当炮灰?刘备光棍一条带了老弱逃亡,又被曹操追着打,好不容易逃到江陵与关羽会合时,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加上赵云带着后主、甘夫人安全上垒,自然不是单骑逃出,而是带兵一起逃出来的。所以孔明对孙权说我们还有万人精甲,倒不是唬烂他,而是全部加一加还有差不多万人的兵员;然后一万多人是友军刘琦的,加起来两万多人。  孔明是以这些军力,说服孙权接受他们加盟的。  周瑜则调出了大约三万多人,一起赴战。  曹操大约只有十五六万之众,官渡之战时他只有十万,等到了魏建国之后也才不过二十万,可以肯定:曹操致书孙权的信上说「今致**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根本是扯蛋。曹操这十五六万众之中,有重兵分驻在江陵、襄阳等地,也削弱了赤壁之战实际上场人数。  孙、刘的合力抗曹,是一场苦战,但是也不是绝对性的弱势。  火烧起来之后,曹操大败。然后刘备跟周瑜说:  「我要去打守在江陵的曹仁,他那儿粮多,久了会出事的。小周啊,两千兵借我使使。」  善良的美周郎当然二话不说借了他两千兵,想不到刘备拐了两千个兵之后,直自夷陵渡江南,没多久就把荆南四郡给干掉了。  从此之后,刘备才有了土地,不必再流浪。孙权发现这群炮灰「惦惦吃三碗公」,竟然把赤壁战的战果给独吞了,当时孙权有多么抓狂,是不难体会的。  曹操败北之后,孙权不情不愿地「借」了荆州给刘备,周瑜还干脆分给他一些红利:枝江、艮山两个县(其实包含了六个县)。便是着眼于「两害相权取其轻」,若不给刘备荆州四郡,刘备仍无立锥之地;而将演变成孙、刘为了荆州而火并的局面,让曹操渔翁得利。  换言之:孔明以灵活的手法(这是好听的讲法,根本是奸诈的手法!)建立了蜀国第一片土地,才有以后的三分之局。  蜀国的疆域,本来就全是孔明的规划才打下来的,何来「蜀国建立后,诸葛亮还有没有再拓展过疆域」之惑?  三、六出祁山于史无据。  先说孔明为何要六出祁山。  后世咸认为孔明出师,乃以攻为守。实因最具统一之相的还是魏。魏国认清无法攻取吴国之后,目标只有蜀。蜀国不出兵而坐待被灭,吴不会出手相助,反而可能趁机分一杯羹。反之,若蜀出兵,并向吴求援,实争取主动,将吴拖下水,以获得更大的空间。  这更大的空间,并不是转弱为强,而是只是让蜀活得更久一点而已。在**上没有「绝对的成功蓝图」,只有「较可行的蓝图」,以及「让**活更久一点的蓝图」。北伐不能保证蜀国胜利,但可以保证蜀国平安更久一点。孔明的方针向来都是很平稳而且可行的。  最后要说六出祁山是哪六次。  这六次里,四次在陇山以西的甘肃省,两次在关中。  地图形势是这样的:汉中在关中的正南方,中间横着秦岭。从汉中北出秦岭,兵下秦川可以夺取关中(刘邦的起家路线)。从关中西出经武兴,向西北迂回祁山,可以断陇右。从汉中东出,则可以直向宛、洛,或循汉水南下攻襄阳,或迂回武关取长安。  1、228年春,攻占祁山,但以街亭之战的失败告终。  2、228年底,围陈仓之战,这次是仓促出兵。是因为陆逊攻魏,关中空虚,诸葛亮掌握时机出兵,但是魏将郝昭坚守,孔明只好退兵。──p.s:孔明只带了几千个兵就去打魏的几万兵,居然能全身而退,强吧?  3、229年,武都、阴平之战,终于赢了一次。这两郡的战略位置正好屏蔽汉中、益州,对蜀很有利,而且魏鞭长莫及,孔明夺这两郡的目的是发挥战略作用。  4、230年四月,魏国有点抓狂了,终于发现孔明简直不是人(殆天绶也!),小小的蜀国不可轻视,于是发动攻势,司马懿亲自出动。首阳山之战蜀国又赢了,不过是因为霖雨不止,魏兵先受不了。  5、231年二月,**祁山之战,因为蜀国粮运不继,退还汉中。  6、234年,吴蜀联兵伐魏与武功对峙,双方决定耗下去了,天地皆悲的五丈原之恨,也将上演。  诸葛亮只有十万之众,而司马懿有三十万,司马懿以三倍军力,吞不下孔明十万之众,我觉得孔明真是太强了!不要说司马懿怕他,我想很多败给孔明的人都会认为「老天太不公平了,哪有人强到这种程度的」!  千古一相,就是千古只有一个嘛,谁叫司马懿、曹操、周瑜生在那时代?  四、私心重,不能接纳魏延。  诸葛孔明对魏延向来是重用的,但是重用不表示什么都交给他。孔明在初出草庐之时,刘备也重用他,但并没有一下子把大权交给他,而是等孔明入柴桑,在危难之际说服了吴蜀连盟,刘备才真正对他委以大权。  孔明对于人才也是这样的对待,先小试之,再决定他能担多少事。孔明最赏识的姜维,在初投蜀汉时,也没有被委以大权,这难道可以统称为排挤妒贤吗?  五、未能分层负责,太过劳心。  刘备做到了,他找到了孔明。  孔明也做到了,他找到了刘巴管财政,赵云、姜维等人带兵、法正管体制,杨仪管后勤。孔明就是分层负责。他的死当然跟操过头有关,但是只认定「孔明事必躬亲」,也太过于简单化了当时的局面。  六、没有为蜀汉栽培出优秀的接班人。  很多人都以为孔明没有培养接班人,因此他一死,蜀国就完了。  事实上孔明培养出来的人非常多,姜维、董允、费祎、蒋琬等等,都是英才,他们各有一能,而且孔明还能压制他们本性上的缺点,发挥他们性格上的优点。  孔明会用人的具体证据是:不要忘了,蜀国是在孔明死后「三十年」才亡的。况且这是乱世。  这三十年中,司马懿父子正在旺,吴国也和魏国拟定了瓜分蜀国的计策,而刘禅正在和黄皓用力地败家,硬是败了三十年才败完,你说孔明的布局不还强吗?  孔明治国二十七年,他死后,所安排的布局能再维持超过他治国时间的一倍,维持到这种地步,还不够犀利?要说他没有训练人才,未免是求全之毁。  要说「没有训练出和他一样的人才」,那就真的莫法度了,像孔明这种智慧高到可以把刘备由「无立锥之地」拉拔到建立蜀国,而且对手还是超强的曹操,这种人才不是训练得出来的,多少要靠天才,而且「天才」的成份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后天读书求学的努力占了十分而已。(看孔明读书时不求甚解的那副屌样,就知道他不是死读书的)  自古以来所有的主子对这种治国天才都哈得要死,不是孔明不训练,是训练不出来!他如果训练得出来,那他就真的是神了!  七、不知道他有哪些政策和措施。   陈寿评语孔明的一生成就是「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是一个总结性的评语,当然只能说其大要,如果看完了三国志,自然就知道陈寿在讲什么东西。  不过看陈寿写三国志写得那么简略,就可以知道他是话不多的人,也才会气得裴松之非写个注不可,不然真的会让人以为「不着边际」。(陈寿老爷,您以为大家都跟您一样烂熟三国史?您不讲清楚,很多人看不懂的!)  孔明的「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事事有由,只是他没有替这些经济制度取个名称,(如青苗法、均输什么的)孔明「治实不治名」,他只有推行,而不取名称。  孔明为蜀国规划的具体的事件有:  制度上:登记荆州户籍、建「蜀科」(这是临时条款性质的东东)。  经济上:收伏了南夷以后,征收南中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在他的治理下,蜀国出现了「田畴僻、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并且宣导织锦事业,外销吴魏,连塞北都有蜀锦。(听说质料不怎么好,管它的,能赚外汇就好了啦!)重用刘巴的金融政策,几个月之间就马上府库充实。(见三国志卷三十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的裴注「零陵先贤传」)。  军事上:除了他发明的武器之外,孔明也制作保券为刘备作保,向晁(兆部改成黾部,又是一个打不出来的字)氏大族借庞大军资。  孔明东捡西拼,才凑到十万军人。这看起来是小数目,可是当时天下十几个州,蜀国只有一个益州(魏有──司隶、予、冀、衮、徐、青、荆、杨、雍、凉、并、幽;吴有──杨、荆、交、广),还拼得出这么多军人,而且这些军人连年操,居然没有人喊要孔明下台,国内井然,做到这种程度,还说「将略非其所长」,这样还不够长,司马懿父子真得再撞死一遍了。  户口上:章武元年的二十万户,人口九十万人;到了蜀国灭亡的那一年增加到二十八万户,人口也增至九十四万人。连年打仗还有办法养人,你说孔明强不强?  因此,所谓「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就是指他安定了不安的民心(抚百姓)、公布应遵守的法律(示仪轨)、制定明确的官员权责(约官职)、能灵活运用制度(从权制),令天下相信**对百姓的照顾能力(开诚心)。  这样整齐的治理之下,产生的具体影响就是田地被开垦了(田畴僻)、有足够供给全国的粮食(仓廪实)、有完善的冶铸制度,不管是民间耕具或是军方武器的供应维修都没问题(器械利)、除了吃饱穿暖之外,还能有积蓄(蓄积饶)。  这样还不够具体吗?  自古以来,能划擘宏规的臣子很多,能让主子垂拱而治的臣子也有,但他们的主子不是正统继承人,就是当时的军事强人,他们先天已立足有利的处境。相较之下,孔明身处乱世的弱局,还能在风雨飘摇中维持理想,并且让这个理想存在了近六十年,这五六十年之间,他都是无中生有,智破难关,其中血泪辛酸,格外动人,也使得研究三国的人,越研究得深入,越会被孔明感动。  八、虽然是个人材,却还不够资格称作千古一相。  诸葛亮之所以卓立于衮衮诸公,便是在于他除了绝佳的头脑之外,更有不凡的人格修养。  诸葛孔明的贡献,大体上可分为五点:  1、和吴:223年刘备死后,孔明第一件事就是令邓芝使吴,劝孙权绝魏。229年,孙权称帝,也是孔明力排众议,派陈震向吴国道贺,并订立了吴蜀中分天下的条约。致力两国和平上,孔明的努力未曾中断,孔明北伐之时,不但没有东顾之忧,还取得了吴国北边的呼应。    2、和夷:最有名的就是七擒孟获,安定后方。孔明对**的统治,非常艰苦,并不是众人所想象的:七擒孟获之后便**了。但是在孔明派人管理之下,不致于对蜀汉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这已万分不易了。  3、明法:刘备得到益州之后,驻兵汉中,孔明坐镇成都。治国之责全部在孔明身上。孔明选用贤吏、以严法治国,孔明的「用重典」,乃是针对汉末****,豪**法横暴的局面而实行的,以整顿吏治,压制豪门,革新**。他的成果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吏不容奸,人怀自厉」,「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这就是具体的反映。  4、治军:诸葛亮的作战能力和战略能力并不相并,但是也已堪称优秀。    具体的事实则为:  a、蜀军的作战是以弱抗强,蜀国的人力就是那么多而已,孔明驱使少量之众,在秦岭来去自如,兵力多的司马懿一方反而是采取守势,足见孔明用兵的灵活与智慧。  b、孔明所创造的连**元戎、木牛流马,以及制造峰利的钢刀,都在实质上加强了蜀军的战力。  5、正身:虽然这似乎对**上「没什么用」,但是有了人格上的要求,正是孔明卓立于衮衮诸公的主要因素。在日本的教科书里,孔明并不是被列在历史课里的人物,而是「正身」课程的主角,这一点可谓日人研究三国确实有心得的表现。  孔明的人格比他的治迹更值得向往与悠思,且不论他的虚心纳谏,这点或许会有争议,(其实并不是完全不保留地全盘接受别人的意见才有资格称作「虚心纳谏」,更高段的是能看透什么谏应接受,什么谏不能接受。)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孔明不蓄财。  一直到死,孔明都保持着「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清白,而更难得的是:他的风化影响了朝廷,使得蜀国吏治的操守均高人一等。  一个丞相能以身作则,风化全国,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局面。**官居然不污,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其它诸公无法望其项背了。  至于「管萧之亚匹」,这句评语向来被视为抬举了管仲和萧何。管仲的主子是天下霸主齐桓公,国势当时本已是最强,而齐国之富冠于春秋,再说他也没能让齐桓公一统春秋。而萧何最厉害的是在刘邦出兵时管后勤,能做到补给从不中断,是刘邦最后取得大胜的原因。这一点,孔明任用的杨仪就可以做到,蜀书杨仪传中说:「亮数出军,仪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杨仪是个讨人厌的人,换作在别人手底下,干不到三天绝对被砍,更不要说发挥才能。但是孔明能看出他的天份,加以运用,这是卓越的知人之明。萧何的能力,孔明没有,可是他能重用有这种能力的人为他做事,不是所谓的「将将之才」吗?  在孔明死后一百多年,桓温征成汉时,见到孔明时代的小吏,年已百余岁,桓温问道:「诸葛丞相今与谁比?」言下之意,是自己似乎可以跟孔明比美。这位已是人瑞的小吏答道:「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诸葛丞相活着时,不觉得他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等到诸葛丞相死后,到现在没看过谁比得上他。  这句平实的话,在下认为是对诸葛亮最佳的阐释。  由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为人平实,不会说惊天动地的话,也不会做耸人听闻的事,但是却事事合理,等到他死了之后,曾在他治下的人民才发现别人的治理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原来诸葛亮是那么地会治国。所谓的「帝力于我何有哉」,岂不正是诸葛亮的风化所及吗?  这些综合总分,在史上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因此称之为千古一相,并不为过。  九、独揽大权。  这与太过劳心之条一样,不另作说明。  十、没有投奔曹操,眛于时势。  这是一种势利的「西瓜偎大边」思想,曹操有其理想及英明,这是不必否认的。但是曹操作风上确实也有着难以控制的恶性,令人不能放心。  曹操爱人才是出名的,但是他**才也是最用力的;此外,曹操不能用智谋比他高的人,郭嘉、荀彧虽是一时智士,但他们能被重用,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计划与曹操本来的想法就相合;当荀彧对曹操的加封出现反对态度时,就算曾经是相得的主从,曹操也毫不留情地疏远荀彧,甚至暗示他自尽。而后来投于曹操的贾诩,以及被迫出仕的司马懿都看准了曹操性格上的「不能用人」,因此两人在曹操面前几乎是不提意见,司马懿屈己以为文学掾,贾诩则发言前必先揣摩曹操的心意。  以司马懿、贾诩之例,我们很难想象诸葛亮能在曹操阵营中有任何发挥。  再说,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因为徐州牧陶谦的部将杀了曹操之父,曹操两度大屠徐州。当时诸葛亮年方十二,住在徐州,他亲眼见到曹操军的**,印象深刻,对曹操是绝对不可能有好感的。终其一生,孔明对曹操没有一句正面评价,更可以认定他对曹操的深恶痛绝。  此外,政客只找对自己有利的处境,而不顾**理想的实现,如贾诩。  而**家则否。**家以理想的实现为从政的主要目的,个人荣辱与得失在其次。  曹操阵营中也有**家,如荀彧,其理想在于敉平汉朝诸乱,以拥护汉室正统,重整社会制序。但这与曹操的目的相违,曹操自然也希望能敉平乱象而奠立国基,不过他并不希望重振汉室,而希望自己成为开国之君,或至少是全国最有权力的人。以荀彧的地位,苟和取容、悦媚曹操,并非难事。但是荀彧选择表明立场而死。这就是**家的基本良心。  孔明对曹操本已痛恶,在执行淑世理念之时,他的选择也会格外慎重,刘备的作风是较接近孔明理想的,因此孔明宁取弱刘,而不附强曹,这是其**家风范的展现。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我觉得孔明是一个大骗子,像木牛流马和诸葛**其实是鲁班的杰作。为什么三国说是他孔明发明的?
    • 2024-06-05 08:45:14
    • 提问者: 未知
    那是写史的人说的,孔明并没有留书下来说是他发明的吧?
  • 恒生指数的来历和意义?
    • 2024-06-05 21:33:48
    • 提问者: 未知
    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是以**股票市场中的33家上市股票为成份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是反映**股市价格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
  • **的意义
    • 2024-06-05 03:38:30
    • 提问者: 未知
    “**”(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与有关**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发展改...
  • lcd产生 背景 意义
    • 2024-06-05 03:57:02
    • 提问者: 未知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通过扭转液晶像素中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来背景光而实现还原画面的,其不存在象crt那样内部具有超高压元器件,不至于出现由于高压导致的x射线超标。而且机器结构电路简单,模块化以及芯片的高集成化足以把电路工作时候产生的评测背景 作为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产品规格,19英寸宽屏...
  • 大一新生参加aiesec有没有意义?
    • 2024-06-05 14:18:09
    • 提问者: 未知
    很想参加这种国际项目,aiesec算是一个**。但在我了解的过程中( 参考了知乎),发现很多人黑它…指出他的很多毛病…我想问,除了aiesec还有类似的**、组织么?不然要自己找项目自己申请真的很麻烦…还有就是aiesec要交2000元左右的报名费,后续还要交钱么?其他类似的组织也要自己交钱么还是只有aiesec这样?
  • 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 2024-06-05 00:04:18
    • 提问者: 未知
    1、有利约资源和保护环有利于我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好型社会,促使我国经持续发展。2、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的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量。
  • 孔明照明经销商有哪些
    • 2024-06-05 19:52:21
    • 提问者: 未知
    kom孔明(**)生产研发基地(广东华辰光电科技有限...所有产品均按照欧美品质标准生产,通过*权威部门的检测认证,达到*质量技术标准,节能、光效等各种指标均处于领先水平...
  • 关于孔家二女儿孔令伟的一切
    • 2024-06-05 07:31:57
    • 提问者: 未知
    **10月16日电蒋**最疼爱的外甥女、外界称为“孔二小姐”的孔令伟,虽然已经去世12年,但台“国税局”查出她仍有上亿的遗产税,必须由在世的姊姊孔令仪补缴。孔令仪强调不清楚当初妹妹如何处理财产,打官司抗税。台“高等**”15日判孔令仪败诉,还得补缴1.5亿元**。 据**中通社报道,身材瘦小、戴着帽子穿着西装、手拿拐杖口叼烟斗,一生十足男性装扮的孔二小姐孔令伟,虽然上有姊姊孔令仪、哥哥孔令侃,下...
  • 还原孔明锁方法指南
    • 2024-06-05 04:57:51
    • 提问者: 未知
    1一个孔明锁有18根,不要丢了1~2根。2如图,用两根孔明锁其中的两根(注意:不要把**的那根棍子摆进去哦。还有,如果是新手,可以摆一根棍子垫着)3用手按着那两根木棍,然后轻**进去。4在旁边放上一根棍子,要轻轻的哦,亲。不要放反了哦。5仿照方法3,在另外那边也放上一根。不要放反了哦。6如图,在竖着的三根木棍前后各横放一根,而且要靠拢。7根据图片操作,操作完毕后,进行下一步。8仿照6,再后来拼的那...
  • 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 2024-06-05 13:11:27
    • 提问者: 未知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2有利于大学生谋求生存与自我价值实现。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