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 宁波是爱心城市,对宁波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布雷啵啵好好喝 2024-05-14 08:08:31
最佳回答
宁波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对宁波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  使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农业发展基础建设专项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双增”,是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推进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十五”期间**工作的重点。为确保“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宁波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的要求,特制定2001-2005年宁波市农业发展基础建设计划。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开始从增产战略向增效战略转变,农村经济由全面实现小康跨入了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到2000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73.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69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99%,19.5%和45.5%。  (一)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374座,蓄水量达到14.3亿立方,全市累计建成标准海塘近300公里,标准化农田50万亩,河道整治3000多公里。2000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0万亩,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6%。全市形成用材林300万亩,经济特产林176万亩,防护林9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8.9%。拥有农机总动力187万千瓦,翻耕、排灌、收获等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广播电视、生态环境等明显改善。  (二)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九五”期间,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全市年平均调减粮棉播种面积30.7万亩,扩种了蔬菜、瓜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大田种植结构开始由单一的粮棉型向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结构转变。种植业比重下降,渔、牧、林业比重上升,全市渔牧林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46%上升到2000年的51%,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构成由“八五”末的9:83:8转变为7:82:11。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三个产业的劳力配置由“八五”末的45:35:20转变为40:36:24.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初露端倪  各地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到2000年,全市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10个主导产业和产品基地;拥有年加工经营额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00余家,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的农业“三资”企业276家,农民购销大户8万多户,加工经营产值达100多亿元,外贸出口值3.32亿美元;各级各类区域性专业(行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800多个,对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程服务,带动农户30多万户,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产业链开始形成。  (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九五”以来各地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加快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引进繁育推广了一批国内外名特优新品种,良种覆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提高了单产,优化了品质。二是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及争创农产品名牌等多种形式,加快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三是通过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及“绿色证书”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教育和农技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素质和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上述措施,全市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了65%,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0%,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但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较差;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趋缓;农业投入不足,基础不稳;农业科技进步不快,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质量不高,城乡差别扩大,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十五”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意义的重要时期。“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wto的加入、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都将给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知识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立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科技支持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社会化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生态体系。  (二)基本目标  “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农村产业布局比较合理,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基本适应,城镇化梯度推进的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城郊型、外向型、辐射型、生态型的农业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框架。到2005年,农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60亿元,年均增长11.5%,其中农业总产值180亿元,年均增长4%,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农村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30%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到5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  1、农业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初步建立起有效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主要海塘防风潮能力达到20-50年一遇,姚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奉化江达到10年一遇。基本完成市区及重点县城防洪工程。初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灌溉体系,到200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到60%以上,建成标准化农田150万亩。初步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200万亩生态林、200万亩兼用林、200万亩经济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214万千瓦,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2、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对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创汇蔬菜、竹业、海水养殖、榨菜、水果、茶叶、蔺草、远洋渔业、畜禽、花卉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初步实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到2005年,10个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5%以上,形成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连接农户、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3、科技对农业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到2005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创造出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农牧业良种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的培训,每年有1万名以上农民获得各类农业技术证书,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万人,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4、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到2005年,全市农产品及初加工品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8%上升到22%。  5、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到200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科技推广、良种繁育、供给保障、运销服务及质量监测六大服务体系。95%的镇(乡)和85%的村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建设重点  (一)水利基础设施  1、防**涝工程。完成标准海塘建设,加强建成海塘的维护和管理;加快以甬江水系为主的流域治理,重点建设姚江综合整治工程、鄞东南防洪排涝工程和慈溪北排杭州湾工程;加强防洪防涝体系建设,重点完成“三江六岸”及宁海、奉化、余姚城关和鄞州中心区的防洪工程;继续抓好病险水库、水闸的加固;实施山区、半山区小流域治理。  2、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加快水资源开发,基本建成周公宅水库;开工建设白溪水库引水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沙地、溪下、葛岙、上涨等水库;做好跨流域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3、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平原河道整治3000公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新建标准农田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新建和改造机耕路500公里。  (二)围涂工程  以围涂造地、盐碱地改造和废荒地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开发土地资源,力争围涂面积达13.6万亩。完成慈溪四灶浦西侧围涂工程,建设镇海蟹浦围涂工程,争取宁海蛇蟠涂、象山大目涂二期围垦工程开工建设。  (三)生态工程  实施绿色工程,营造“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着重抓好甬江、余姚江、奉化江总长度151公里的生态林带建设和六大干线全长375公里公路两侧的高标准绿化,以及奉化江口至溪口的沿线观光生态带工程。新增水土涵养林1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5万亩,扶育改造用材生态兼用林50万亩,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式村镇100个,完成植树550万株,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7.1万亩。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开展象山港环境容量研究,规划建设南韭山列岛海洋渔业自然生态保护区。积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加快海洋农牧化发展。积极实施生态农业,推广应用复合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各种生物技术,扩大有机茶叶、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面积,发展绿色食品,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四)农业机械化工程  建设8-10个区域性的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站),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开掘机械、大棚作业机械、河道清淤机械、滴灌喷灌机械、水产养殖机械和茶叶修剪、采摘、加工机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五)渔港建设工程  续建完成象山石浦渔港,新建奉化桐照一级群众渔港,规划建设宁波海洋渔业总公司和北仑穿山一级渔港,带动二、**群众渔港建设,逐步完善其它群众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80%以上的渔船能就近安全避风。  (六)产品基地建设  ①大田经济作物:城郊平原重点建设以设施化、高科技为特征的观光、休闲农业基地。继续扩大以杭州湾南岸、三门湾北岸为重点的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出口蔬菜总量从目前的4万吨扩大到8万吨,其它平原地区根据资源特色和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②林特生产:新增笋用林和竹笋两用山7万亩、各类食用菜竹20万亩、新建5万亩有机茶基地和1万亩宁波白茶基地、发展脐橙、柑桔、蜜梨、枇杷等名优水果5万亩,高接换种和改造低产果园5万亩,发展板栗、银杏、香榧及柿子等干果基地5万亩、巩固扩大“北仑杜鹃”、“奉化五针松”、“四明山红枫”三大花种,建设江(口)--溪(口)花卉产业带,新增花卉基地5万亩。  ③畜牧生产:重点发展草食动物,在沿海平原、海岛滩涂、部分山区和林区开展种草圈牧、生态养殖,扩大牛、羊、兔、鹅、鸭生产基地。到2005年,牛、羊、兔存栏达到100万头(只),家禽存栏达到2300万只,新建一个千头以上奶牛基地,全市奶牛存栏达到5000头,积极发展特色野生动物。  ④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海水深水网箱**和远洋渔业基地。在巩固提高现有的六大**和四个捕捞基地的基础上,调整渔业作业结构,大力发展深水网箱、池塘标准化养殖和远洋渔业,稳步发展工厂化养殖。到2005年新增海水深水网箱200只,标准化池塘示范养殖面积1000亩。远洋渔业以宁波海洋渔业总公司和北仑成开海洋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南北鱿鱼钓为基础,加快金枪鱼钓发展步伐,生产基地从一海两洋向一海多洋(包括南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拓展,远洋渔轮从目前的25艘发展到35艘,同时要继续发展杭州湾南岸万亩连片鱼塘,扩大稻田养殖。  (七)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企业。到2005年,全市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技术水平先进的重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利税超300万元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0家。力争主导产业的产品加工率达到40%。  (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巩固现有的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并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加强水产品、蔬菜、花卉等批发市场建设,根据发展海洋大市的要求,争取建设一个产品辐射全国、内外贸相结合的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争取在西部地区或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创办1-2个宁波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建成宁波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继续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和农民购销员队伍。积极兴办农业要素市场。着力培育联接国际国内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扩大农产品网上交易份额。  (九)外向型农业  选择一批围而未垦或荒芜的海涂地,进行对外招商,争取兴办1-2个外商独资的农业综合开发区。积极兴办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和农业“三资”企业,到2005年,农业“三资”企业争取达到350家,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  (十)种子种苗工程  加快农产品优良品种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建设以市农科院和市级良种服务部门为主体、县(市)区相配套的农产品引种、繁育中心,建立杂交水稻、食草畜禽、水产苗种、优质蔬菜、名优瓜果、陆生野生动物良种等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十一)高新技术和科技示范工程  组建完成市级生物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技术转移宁波中心、食品加工研究中心。在加强以市农科院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示范体系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即镇海现代农牧科技示范区、奉化生态农业示范区、北仑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区、慈溪创汇蔬菜示范区、余姚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区、鄞县高效农业示范区、江北都市农业示范区、象山港科技兴海示范区、宁海双盘涂生态渔业示范区和象山特种动物科技示范区,成为在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窗口。  (十二)农村技术教育和培训工程  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十五”时期每年围绕十项先进实用技术,扶持百名创新型专业户,带动千户掌握专项技术的专业户,培训一万名“绿色证书”学员)。培训工程和农民青年创业者“1551”培养工程,(通过15个专业的职业教育,在五年内,培养1万名青年农民创业者)。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改善成人教育、农广校等办学条件,充实力量,扩大办学规模,把中专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意识、专业知识和经营头脑的“产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加强对农业领导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以知识更新、现代管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到2005年,有90%以上的乡镇农技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在五年时间内,对全市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办主任轮训一次。  (十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覆盖重点乡镇、骨干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农经信息网;争取95%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或产品建立起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林业花卉技术服务中心,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和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中尺度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气象站台探测环境保护及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海洋渔业安全信息网络。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农业投资机制,稳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建立健全以**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户投入为主体,工商企业和外商投资为补充的农业筹资和投入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依靠全社会力量的投入格局。各级**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严格执行《农业法》的规定,加大财政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信贷结构,增加农业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农村信用社应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为主,方便农户贷款,要允许农户以房屋产权证和土地、山林承包权证作抵押,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部门要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制度。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政策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工商企业和外商对农业项目的投资。充分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意识,运用价格、税收、信贷、财政等经济杠杆,引导农民增加用于农业建设的投入。  根据“量力而行,确保重点”的原则,明确各级各方面投资职责。对于列入市“十五”计划的项目,按照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对于公益性、社会效益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投入为主,有条件的要逐步推向市场;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以社会投资为主,**给予适当的扶持,具体政策另行制订。  (二)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取向,按区域资源特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调整结构布局,突出优势,确立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设施化、高科技为特征,以蔬菜花卉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区域带;以集约化、高效益为特征,以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为主的沿海水产养殖区域带;以优高型、生态型为特征的,水果竹笋等经济林为主的山区、半山区林特区域带;以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粮经轮作的平原粮食经济作物区域带。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每个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出1-2个大型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搞活流通,强化农产品营销。加快实行农业标准化,积极实施创名牌战略,加强对农产品的品牌管理,逐步实行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大力发展以农民自我服务为宗旨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方式,确立其作为市场经济的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的地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改革现行农技推广体制。根据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要求,把乡镇农(林、水、牧、渔)技站逐步改革成跨行政区域的专业农技推广服务组织。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兴办农科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型企业,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经营、二次开发和技术推广。农技推广部门要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技术推广。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成果、专利、技术参股等形式,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经营和分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生产组织要主动与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技术合作,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自行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对其科研成果鉴定、申报及推广等给予积极支持。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农技人才。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开发急需的适用技术,对在良种选育、重大适用技术研究推广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各级**要予以重奖。研究制订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农业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四)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  加入wto,对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既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此,一是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农业领域,兴办农业高新技术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外向度,发挥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农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强化农业的支持措施,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扩大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农产品供给、需求、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测预报系统,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四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促进我市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五)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坚持按照“强化规划,优化布局,突出重点,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着力构建城市化梯度推进的农村城镇体系,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聚,有计划地撤并部分镇、村。中心镇、村建设用地规划,按法定程序允许作适当调整,在同一县(市)区域范围内,对按规划向城镇或中心村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和工业园区,在做好退建还耕、退宅还耕的基础上,经核准可按还耕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或中心村规划区内,其建设用地可以不占用耕地计划指标。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小城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要增加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支持小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文化、教育、卫生、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各项社会福利事业,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鼓励引导农民离土离乡。  宁波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专项规划  一、“九五”重点建设概况  (一)“九五”重点建设投资规模  “九五”期间我市重点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年均完成投资额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我市“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共92个(其中续建项目21个,新开工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额650亿元;“九五”实际完成投资额403.7亿元,比“八五”完成投资额86.5亿元,增长了366%,“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6%。  重点建设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的比例,“八五”期间为12.2%(86.5/705.7亿元),“九五”期间上升到25%(403.7/1600亿元)。  “九五”重点建设项目集中于工业、能源以及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分类完成投资额的比例依次为:工业和能源245亿元,占60.8%;交通邮电97.3亿元,占24.1%;农业水利28.12亿元,占7%;城市基础设施21亿元,占5.2%;社会事业9亿元,占2.23%。  随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1995和1996两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1995年完成投资额24.5亿元,比上年(11.57亿元)增长112%;1996年完成投资额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连续上了两个台阶。以后几年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  “九五”中后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通货紧缩”、消费疲软,许多商品生产能力过剩,房地产投资连年负增长,在投资热点难以形成的条件下,我市重点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了重大作用。确保了全市“九五”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九五”重点建设的成就  “九五”期间,我市重点建设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港口为中心的交通集疏运网络基本形成  “九五”期间我市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89亿元,比“八五”17.4亿元增加4倍。  港口吞吐能力新增3000万吨。200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0万标箱。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二期)、25万吨级原油码头、1~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建成投用,基本形成铁矿石、煤炭、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五大中转基地。  “九五”期间还先后建成了杭甬高速公路、沿海国道主干线宁波段及连接线、通途路、机场公路二期、大榭跨海大桥、公路场站、国省道改建及萧甬铁路复线改造等项目。新增与改建公路总里程2700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50公里),以港口和市区为中心,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干支线贯通、辐射城乡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基本实现“全市一小时交通区”,进一步拓展了港口腹地。  2、现代化的临港产业群已具雏形  “九五”期间,我市重点工业和能源项目完成投资额245亿元,比“八五”增加3.3倍。一批大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我市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化大型企业为骨干的临港产业群。其中北仑电厂二期(3×60万千瓦机组)、镇海炼化炼油扩建(800万吨)、中华纸业白纸板(35万吨)、宝新特钢不锈钢(8万吨)、镇海燃机发电(30万千瓦)五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就达201亿元。  3、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了抗灾能力,改善了城市的供水条件  “九五”期间重点农业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8亿元,比“八五”期间的6.34亿元增长3.4倍。  全市四级以上标准海塘规划总长458公里基本建成,防潮标准由原来不到2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局部达到100年一遇)。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白溪水库,总库容1.68亿立方米,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八五”后期和“九五”初期相继建成平潭、梅溪、梁辉、四灶浦等4座中型水库,全市水库蓄水能力从建国初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13.5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29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177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3%和55%。城区“三江六岸”整治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4、大规模的市政建设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宁波市鄞州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 2024-05-14 16:12:48
    • 提问者: 未知
    简介:公司前身为宁波明州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顺成立时间:2002-12-06注册资本:305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30212000046289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北大路120号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那些成就
    • 2024-05-14 16:23:40
    • 提问者: 未知
    1、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2、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 宁波东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 2024-05-14 11:32:53
    • 提问者: 未知
    宁波东厚建设2113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01-23在浙江省宁波市5261注册成立的有4102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1653),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宁波保税区银天大厦302-86室。宁波东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201ma2ah07b7j,企业法人彭会善,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宁波东厚...
  • 宁波哪里有宁波银行
    • 2024-05-14 08:39:41
    • 提问者: 未知
    宁波银行主要集中在宁波的海曙区、鄞州区、奉化市和慈溪市等。截止2017年2月6日,宁波市大约有10个支行。一、概况: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10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2006年5月,宁波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
  • 南通未来会发展成像宁波一样吗?
    • 2024-05-14 21:22:26
    • 提问者: 未知
    北海那些喷子,比沙滩,他要拿来和三亚比,比经济总量他要跟湛江比,人均他要跟防城比,比温暖他要跟广东比,比空气他要跟比较好的那个比。比宜居他要跟珠海比。北海蛮累的,谢谢!要不要派完全**和北海?有本事拿海滩和空气和广州比!全国最宜居城市热带城市北海欢迎您!没有之一!又温暖又是海滨城市空气也好,又高科技产业现代产业,这样的城市去**?这样的城市只有广东沿海和海南北海有。再有美丽沙滩海岛,好空气低污染的...
  • 宁波银行是属于宁波市的吗
    • 2024-05-14 03:36:14
    • 提问者: 未知
    是的,宁波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代表**持有宁波银行20%的股份,加上同样代表**持股的一致行动人宁兴(宁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1.38%股份,宁波市**合计持有21.38%的股份,为宁波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 如何评价宁波下辖县市对宁波的认同感?
    • 2024-05-14 21:31:08
    • 提问者: 未知
    如何评价宁波下辖县市对宁波的认同感?如何评价温州下…显示全部 ​ 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看这个问题就知道是你...市三区,各按各的标准搞了三个公共自行车项目,也是没谁了。...
  • 宁波市华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 2024-05-14 20:58:21
    • 提问者: 未知
    宁波市华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是2009-12-28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镇海区骆驼街道镇骆西路1号1-48室。宁波市华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2116982210744,企业法人许金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宁波...
  • 宁波市 股票
    • 2024-05-14 19:01:23
    • 提问者: 未知
    主要看你的资金量,业内是这样规定,然后根据个人的资金量在谈佣金.我建议寻找证券公司交易网络系统好的,然后在去找他们的经纪人谈佣金.可以很低.现在是竞争年代,他不给你你可以不做.
  • 宁波市白溪水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宁波市白溪水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 2024-05-14 22:09:37
    • 提问者: 未知
    数据来源:以下信息来自企业征信机构,更多详细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可在钉钉企典 上进行查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公司简介: 宁波市白溪水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01-08,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是王建平,公司地址是宁海县岔路镇白溪村(白溪水库),统一...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