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到底是不是一个明君,为什么他见人就杀?

臭蛋儿 2024-05-15 03:43:07
最佳回答
不要被电视、小说给误导了。魏明帝曹睿是三国时代的明君之一。他为人果敢坚强,有非凡的判断力与决断力,特别在军事战略上有高人一等的见解。魏国名臣刘晔对曹睿有一个评价:“是秦皇、汉武之类的人物。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准确。在魏国历代皇帝中,曹睿是最出色的一位。魏明帝曹睿是公元226年登基,当时二十三岁,死于公元239年,年三十六岁,在位时间共计十三年。1、雄才伟略之君
从登基以来,曹睿的表现非同凡响。特别在军事谋略上,堪称天才,即便是像诸葛亮、孙权这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领袖人物,也未必胜过他。刘晔把他比作秦皇、汉武这样雄才伟略之君,实非过誉之辞。《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像司马懿、曹休、曹真、满宠等久经沙场的将领以及刘晔、蒋济等谋臣,都从心底佩服曹睿的英明。曹丕去世前,担心曹睿没有**经验,便指定司马懿、曹真、陈群几人为辅政大臣,协且他治理**。没想到曹睿上台后,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教导他。父皇留下的重臣,几乎都被他派去担任**司令员:曹真坐镇关中,司马懿坐镇荆豫,曹休坐镇淮南。只有陈群留在中央,不过对皇帝没有什么影响力,“辅政”成为一句空话。他打心眼里不相信任何人,这与他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谁可相信?父亲是杀害母亲的元凶,继母是杀害母亲的帮凶。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相信,还会去相信自己见都不曾见过的人么?登基伊始,他就下定决心,把权力牢牢握在手心,其他人只能是工具,绝不能凌驾于他之上。他的**才能来源于亲身经历沉浮后的顿悟。出身帝王之家,在他人看来贵不可言,是羡慕妒忌恨的对象。然而其中辛酸苦辣,外人又岂能知。母亲甄氏宠衰乃到被逼身死,曹睿的人生随之沉浮,从齐公贬为平原侯,已跌落至失势的边缘,他不得不从残酷的人生中学会生存之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其坚忍不拔之品质,殆培养于这一时期。沉潜的另一个好处是让他博学多识,他行事谨慎,从不结交任何官员,只埋头于读书,同时学会冷静观察他人,几乎记得住每个接触过的人,他们的姓名、官职、性格、经历乃至父母兄弟等等。史书上是这样写的:“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他随心所欲地统御群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长期沉默寡言,曹睿说起话来有些口吃的毛病,当了皇帝后,他的话也不多。他看上去有些柔弱,相貌得到母亲的些许遗传,长得十分俊美,特别是一头长发直垂到地面,颇引人注意。不过,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刚毅的心,结结巴巴的话语背后是一言九鼎。他的智慧得到祖父的隔代遗传,具备领袖最重要的品质: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中抓住本质问题的能力;化复杂事物为简单的能力;在**刚刚萌发时看清未来的判断能力。在治理**上,他抓住三个根本问题:其一,巩固权力在于驾驭群臣;其二,定安**在于挫败吴、蜀的进犯;其三,安抚民众在于法制治国。曹睿虽被比于秦皇、汉武,实无秦皇汉武的武功,问题不在于他的武略,而在于英年早逝。倘若多活几年,武功想必大有可观。其实把眼光放长远点,他的胜利实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耗尽了蜀国的民力财力,断了东吴的扩张之路,瓦解了鲜卑的崛起。当历史翻过这一页,鲜卑骑兵在未来**中原时,我们才会发现,魏国在塞北的胜利对保护中原文明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2、卓越的战略眼光
自从当皇帝始,曹睿就展露出无与伦比的军事洞察力。他刚上台时,孙权发兵攻打江夏,诸臣纷纷请求出兵援救,这时曹睿指出:孙权水兵占优,却从陆上进攻,兵力又没有绝对优势,可见只是要混水摸鱼罢了,不会在江夏久留的。当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兵出祁山,魏国大震,曹睿却表现出一位皇帝应有的从容与镇定,他满不在乎地说:“诸葛亮本来有险峻山地为依托,现在却自投罗网,犯了兵家之忌,这次定要击破诸葛亮。曹睿的一大手笔,是重用司马懿。在曹睿之前,司马懿只是个谋士,并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曹睿独能发现司马懿在军事上过人的才华,委以重任,可谓是伯乐。公元230年,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曹真去世后,皇帝曹睿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抵挡诸葛亮入侵的重任,便落在司马懿身上。在与蜀、吴的多年战争中,曹睿这个皇帝表现不简单,颇有雄才,决断力很强,在**重大军政问题上,是有主见,有眼光,多识善断,实有明君之风范。在如何对付诸葛亮一事上,曹睿颇有独到见解,他下发一诏书给司马懿,指示说:“一定要坚壁清野,采取守势以挫敌之锋芒。敌人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也捕捉不到战机,时间长了粮食就会耗尽,又不能抢掠到物资,势必要退走。等他们撤走时,再去追击,这乃是全胜之道。曹睿确实很有战略,他的观点与司马懿也是不谋而合。在辽东之战中,当时由于天气恶劣,司马懿行军受阻,朝臣们也纷纷上书皇帝,认为应该退兵。曹睿是个意志坚定的皇帝,他毫不含糊地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住公孙渊指日可待。3、推动**法制建设
作为一国之君,曹睿对法律制度及诉讼**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说一句话:“狱者,天下之情命也。就是说,刑狱之事,关乎天下人的性命。当时在首都洛阳城北有个“平望观”,曹睿将其改名为“听讼观”,往后很多重大的刑事案件就在这里审理,曹睿经常前往旁观判案过程。对法律,曹睿是专家。史书这样说:“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魏国沿续汉代的律法,汉代的律法是在秦法的基础上扩充的,而秦法的源头则是战国时代魏国李悝所著的《法经》。从战国到三国,数百年时间,法律条文变得沉杂庞大。最初李悝的《法经》只有六篇而已,萧和制定《汉律》,增加到九篇。随着社会发展,法网愈加严密,法律条文愈加繁琐,《汉律》从九篇增加到六十篇,后又有《令》三百多篇,《决事比》九百多卷。简要地说,律就是**基本法律;令是皇帝的诏令;比是判例。除此之外,还有对法律条文的解释,重要的是十余家,包括著名经学家马融、郑玄等人的注释。到了魏明帝曹睿时,这些法律条文总计有两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字数达到惊人的七百七十三万字。如此庞大的法典,不要是古代,就是放在当代也是大部头。我们想象过去,这些典籍估要盖一座大楼才能放满。重新整理法律,精减条文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曹睿诏令陈群、刘邵等人修改法律,制定成《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计一百八十多篇。尽管比萧何的法律要多得多,但比起之前七百多万言,那已是大大瘦身了。在解释法律条文上,只采用郑玄一人的解释,有效遏制法令的碎片化倾向,提高诉讼效率。可以说,这是曹睿主持下的一项伟大工程,也体现出他对法律的重视。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